第三届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13年11月22-24日,第三届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的物理学名词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商议中文物理学名词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这次研讨会由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承办。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北京大学朱星、阎守胜、邹英华、陆果、许甫荣,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陶宏杰、吴令安、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刘寄星,清华大学段文晖,中国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谷冬梅,台湾大学副校长张庆瑞,台湾大学黄伟彦、傅昭铭,台湾东吴大学刘源俊,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吴仲卿,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童若轩等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名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星主持。

刘青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首先致辞。他指出,目前海峡两岸有30多个委员会致力于学科名词的交流,介绍了两岸开展共同研究的历程,并强调物理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其名词规范化、标准化的突出意义和重要性。张庆瑞代表台湾教育研究院编译发展中心主任林庆隆致辞。他回顾了北大物理学院与台大物理系探讨物理学名词标准化的历史。黄伟彦通过几个典型物理名词在两岸使用的差异对前两届会议做了回顾。童若轩代表该系列研讨会的发起人之一、世界科技出版公司总编辑潘国驹致辞。

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研讨会由潘国驹教授和中国物理学会前理事长杨国桢院士共同提议,先后于2011年和2012年在新加坡和台北召开。前两届会议的研讨结果以“华文物理学名词”为专题,在中国物理学会会刊《物理》2013年6月集结发表。本届会议以“积极交流、求同存异、稳步推动”为主旨,围绕物理学新名词出现时两岸共同翻译、既有物理学名词的对照原则、中学教材中亟待修改和统一的现有华文物理名词,以及两岸常用物理学名词差异等主题进行深入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曹则贤、刘源俊、朱星、吴令安分别以“专业词汇中的前缀多译现象”、“说中文物理名词订定之原则”、“物理学与纳米技术英文新名词汉译之浅议”和“关于物理名词翻译”为题做了主题讲演。阎守胜对两岸物理学名词的对照工作情况做了介绍。与会代表对“两岸物理名词译名不同对照表”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会议对今后物理学名词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并决定下一届会议于2014年6月在新加坡召开。

(供稿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朱星教授)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