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物理学科的整体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前列,学会依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并汇聚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省4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物理学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物理学领域的学术创新,为物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不同层次,创办三个品牌学术活动:
(1)青年物理教师学术沙龙(午餐会)。每两周的星期二举办,截至2015年已举办了15期,参加人数500余人次。学术沙龙面向高端学术前沿,邀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优秀青年教授,做物理学各个领域的国际前沿报告。参加沙龙的有省内青年学者、工程师、研究生等。学术交流气氛活跃而轻松,参加人员收获很大。
(2)钟山论坛。学会联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定期开办讲座。截至2015年已开办了10期。特邀报告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美国Rice大学、德国Ulm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的教授。论坛内容涉及:空间材料、凝聚态物理理论、高压物理、微纳结构中的电子输运、生物物理、超短脉冲技术和超快光谱、量子信息、非线性声学等国际热点领域。参加论坛的人数达600余人。
(3)江苏省物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该论坛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邀请全省高校物理学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2015年论坛于11月14-15日在南京举办,来自全省22所高校的55位物理学科负责人参加会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解放军理工大学伍文远、中国矿业大学唐刚和南京大学周进应邀在论坛上分别做了题为“与时俱进,创新融合——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若干体会”、“军队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物理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一些思考”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课时和工作量核算、青年教师培养,以及物理教学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
(1)江苏省高校物理教学与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自2006年开办以来已举办12届。2015年会议于3月22-23日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省内高校的约50名教师参会。与会代表就物理教学学术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和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创新成果的共建与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2)凝聚态物理前沿学术研讨会。会议于5月26-27日在南京举行,邀请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中国人民大学鲍威教授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孙昌璞院士分别介绍了“光子百年”、“洞察关联电子材料的中子技术”和“生命过程中光诱导量子相干”。
(3)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会议于5月20日在南京召开,邀请10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博士生就二维材料、超导物性、生物大分子、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离激元物理、自旋电子学等热点方向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会议邀请一批物理学教授对报告进行点评,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江苏省物理学会现有8个专业委员会。2015年,共主办/承办国际会议2次、学会年会2次、专业委员会会议及研讨会8次。举例如下:
(1)海峡两岸光电科技博士生论坛。论坛由祝世宁理事长发起和推动,每年举办一次。2015年11月15-21日举办了第八届。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以及台湾地区高校的31位博士生就LED显示、非线性光学、石墨烯、激光技术、表面等离激元、太阳能电池等热点领域的最新进展做了报告。会议还特邀海峡两岸的6名教授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论坛有效地加强了海峡两岸在光电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2)电介质物理及材料学术年会。会议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扬州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通大学、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江苏大学、江苏陶瓷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12场学术报告,并组织了产学研交流活动,研讨相关行业的产业形势和企业技术难题。
(3)第十七届江苏省电子显微学术年会。会议于11月28-29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地质古生物所,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研究院,以及荷兰FEI公司、德国蔡司公司、日本日立公司、美国GATAN公司、英国牛津公司等厂商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促进电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江苏省分析测试的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建言献策江苏省物理学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牵头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工作。该中心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会依托该中心以及挂靠单位——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科技思想库基地。
学会依托该科技思想库基地,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阶段性地总结研究成果,凝练科学目标,形成学科发展规划和建议,为政府科技决策提供参考。例如:
组织专家撰写“量子调控”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2015年3月提交科技部。该方案得到科技部的肯定,目前已进入下一阶段的论证。
学会常务理事吴小山教授收集并整理学会会员提出的各项建议,完成“关于政产学研结合深度,激发创业活力的建议”和“关于加强软件产品知识产权及时保护的建议”,提交南京市政协,获得批示并在南京市政协网站上公布。
沈明荣副理事长在2015年初召开的苏州市电力科长工作座谈会上,对《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及《优化用电及需求响应工作意见》提出可行性的修改意见。苏州经济信息委员会采纳该意见,发出《关于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苏州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通知》,采用苏州大学物科院开发的平台,用于了解和掌握分布式光伏项目对电网供需平衡的作用,以在高峰时段更好地平衡地区电力负荷缺口,对优化苏州市用电及监测电力需求响应意义重大。
3、科技咨询与中介服务2015年,电介质物理及材料专业委员会经走访相关企业和集中讨论,在充分了解省内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邀请高校有关专家学者召开科技中介服务现场会,与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和洽谈。
科技中介服务主要以集体座谈会和高校企业一对一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通过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学术专家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与洽谈,以及后续的深入协商,共促成5项技术开发合作。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鸿烈教授与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多晶黑硅材料及其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研发,5年期总经费110万;江南大学童筱钧教授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先进气相显影技术的研究”项目,总经费52万元;常州大学李坤教授与润源经编公司进行“纺织机专用压电陶瓷贾卡振子研发”,总经费100万元等。这些研发项目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建立服务经济平台2015年,学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科技服务站”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选派专家进驻企业,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包括:1项江苏省科协“科技服务站”、1项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工程师)”项目、4个“院士工作站”、5个研发基地/工程中心;学会还牵头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2个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昆山——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举例如下:
经过与盐城市江苏金火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多次接洽,充分了解该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科技服务站”,并选派南京大学刘俊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工程师)”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高端产品的预研开发及产业化推进工作,近期致力于将微纳米技术在金属材料制备应用到企业的精钢线项目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学会牵头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苏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节能处合作,共建“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苏州节能技术研究所。政府出资200万元,建立了节能评估与检测平台。该平台每年参与政府节能项目评估、企业节能项目改造与咨询等100余项。如:2015年11月,研究所组织专家参与苏州江枫丝绸有限公司节能项目的验收工作。该公司从韩国进口了一套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印染过程产生废水中的热能,投资200万左右,年可节约400吨标煤以上。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该企业获得苏州市与吴中区两级财政补助共计80万元。
5、服务创新创业情况学会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和优势人才力量,在纳米磁性材料等领域为企业开展高新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在推广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例如:
牵头江苏省高校为省内光伏企业(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协鑫光伏、中利腾辉等)的技术创新服务。如:苏州大学与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目前已成功开发了高效黑硅产品。这一自主研发的湿法黑硅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太阳电池产线技术融合度高、生产成本低,可快速实现技术升级,应用潜力大。目前,高效黑硅电池已进入初步的产业化生产,销售5000余万元。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该项技术的首次产业化生产。
组织专家,为相关企业举办技术培训活动。如:2015年1月在苏州举办“企业能源管理师”、“电能管理师”培训班。
组织召开科技中介服务现场会。邀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江佳科技公司、瑞声科技等省内50余家企业单位代表参会。专家通过现场与企业的对接和洽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
牵头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电力需求侧管理(DSM)项目合同。截至2015年10月,该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已建成,并完成了公司数据向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上传工作。
学会还依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每月发布一期工作简报,2015年共发布12期,报道国内外物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行业动态。此外,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产学研交流会等活动,建立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学术专家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促进学科和行业(产业)的技术发展。
二、探索承接政府职能工作学会积极探索推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相关工作。2015年,经过多次洽谈和沟通,学会承接了如下职能转移项目: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该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江苏省物理学会和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联合承办。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竞赛于7月16-19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下届竞赛将继续由学会和南京大学承办。
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物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联合承办。活动旨在评价江苏省高中物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大赛于11月25-28日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成功举办。
江苏省高中物理优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该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物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联合承办。活动旨在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发现并培养优秀中青年物理教师,交流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活动于10月19-22日在连云港成功举办。
此外,学会自2000年以来承接了江苏省教育厅的两个项目:“江苏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和“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作品科技创新竞赛”。两项活动业已形成完整完善的机制,进入常态化的运作。前者两年一届,后者每年一届。
2015年5月,第九届“江苏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在常州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省38所高校的84名教师参加竞赛。经过现场评分、会审等环节,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36名。该项目面向江苏省高校一线教师。该奖项逐渐成为江苏省高校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包括晋升职称)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015年11月,第13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作品科技创新竞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全省43所高校递交了296项参赛作品,分物理研究论文和实验科技作品两大类,最终评出一等奖21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90项,优秀组织奖12个。该竞赛为促进高校物理及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物理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项活动在全省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服务社会和科普宣传学会建有一套完整的科普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常年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还组织专家对高校优秀研究生和大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科普志愿者。科普志愿者团队利用各种方式向大众普及物理知识,激发青少年学习物理的兴趣。
以祝世宁理事长为团长的“江苏省物理学会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于2014年获得江苏省科协的认定。2015年,专家团奔赴江苏省多所高校及中小学校,共举办12场科普报告及讲座,受众人数约3000人次。
据统计,2015年参加学会各种科普活动的志愿者达830人次,受众近万人次。
在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27届科普宣传周”期间,学会进驻主活动现场,以“2015国际光年”为主题,准备了大量宣传资料,为公众普及光学知识和光基技术在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和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历年来与光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让公众认识到光学和光基技术的重要性。学会还精心准备了11套涉及光、声、电等不同物理效应的演示仪器,向公众演示和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现象。活动现场吸引了江苏省多家媒体前来采访和报道,并得到省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诺贝尔进校园”活动是学会新创办的科普项目。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中微子振荡”研究人员,学会在该奖项公布的第一时间就邀请专家为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高中生和南京大学的本科生做了两场报告,介绍中微子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5年5月,学会组织大学生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中学,采用生动的ppt形式,图文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解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带来自行研制的各种物理演示仪器,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融入现场演示实验中,如:气体对流、闪电形成、声音传播等,让同学们充分领略到物理的奇妙,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会组织部分省内高校(南京大学、淮阴工学院、江南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的物理实验中心常年向社会开放。各实验中心安排专门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公众通过参观、现场体验、互动等形式,了解到一些常见现象的科学原理,培养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据统计,这项活动2015年共接待来访参观人员约8000人次,仅在全国科普活动日一天就接待了约3000人次。如:江南大学理学院科学素质拓展中心,总面积400余平方米,设有大型科技展厅及3D放映厅,配套仪器设备80余台/套。2015年10月,该中心成功获批“江苏省教育科普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中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学会组织策划了江苏青年物理学家辩论赛(JSYPT)。该比赛提前半年发布12道赛题,各参赛团队对赛题进行自主实验和探索,撰写科学报告,带到赛场与对手辩论。这种比赛方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该比赛每年举办一届,2015年为第三届,来自全省12所中学的15支队伍参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
目前,江苏省中学物理课时减少,相比全国其他省份,江苏中学生的物理水平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为此,学会积极出台应对措施,开办物理夏令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综合素质。2015年,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赛区)预赛的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82000余名。选拔10名优秀生代表江苏省参加10月30日-11月5日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决赛,所获金牌数从2014年的1枚增至3枚。
学会还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手段,如:邀请国内外名师开办科普讲座,利用展板宣传国际物理学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制作视频宣传片普及凝聚态物理、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量子调控技术等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均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服务科技工作者学会在为科技、教育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5年1月,新能源专业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进行新能源材料方面的专业培训,并核发企业能源管理师证书。电镜专业委员会常年为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提供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专业培训;还不定期地邀请电镜厂商为高校师生介绍国际显微结构研究和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装备,并进行相关仪器操作培训。
学会利用暑假开办针对中学物理教师的“教练员培训班”,邀请高校名师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例题解析、讲座、师生专题研讨、学员科研和教研论文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性教学,实施师生互动,期间还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得普遍好评。学会还举办面向中学教师的论坛,如:2015年10月在连云港举办江苏省高中物理优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全省共有27名教师参赛,200余名教师观摩了课堂教学。
学会邀请国内物理名师为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举办培训班,如:1月22-23日举办大学物理学教师教学培训班,邀请北京大学王稼军,清华大学阮东,中国科技大学徐宁,复旦大学周磊,南京大学卢德馨、胡安、王振林等教授就教学经验及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全省约6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班。
学会每年评选在学术交流、学术创新、科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会员和分支机构并进行表彰。2015年,共评出8位先进个人和4个先进专业委员会。学会每年还积极举荐各种人才。2015年,推荐南京大学任中州教授申报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推荐南京大学吴小山教授申报江苏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
2015年,学会共资助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12人次,如:支持李建新教授、宋凤麒教授、任立同学等参加美国物理学春季会议;支持王思慧教授、周惠君高工、胡小鹏副教授以及5位大学生参加第五届台湾大专生物理辩论高峰会。2015年,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共接待国外知名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约20人次。
2015年,学会在奖项设立及评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相关章程和条例,成立了评奖委员会,并在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拟于2016年起实行。这些奖项包括: “江苏省物理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物理奖”、“江苏省物理杰出青年奖”和“江苏省物理教育奖”共四类奖项。
学会重视学术诚信和学风道德建设。2015年,在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和物理学院院长论坛上,与会人员经过热烈讨论,达成一致共识:学风建设是学会今后要长期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学会应不断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会员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有关会议精神已传达给学会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并在各分支机构的活动中宣讲,使广大会员认识到学风道德和学术诚信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五、自身建设学会继2010-2013年连续四年被江苏省科协评为“先进省级学会”和继2014年被评为综合示范学会之后,2015年6月学会再次被江苏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2014年底,学会理事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理事会(第14届)人员结构合理,由全省各大专院校、中学、科研机构和省内高新企业的101名代表组成。常务理事会由31人组成,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0名,常务理事的分工明确,分管学会的组织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科普、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学会共设有学术与咨询、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物理竞赛、科普、苏南片区和苏北片区物理学科发展与改革等7个工作委员会,以及电镜、电介质物理与材料、X射线、核物理与高能物理、电磁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与光学、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物理等8个专业委员会。2015年,各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主办或承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约40次。
为确保学会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学会先后制定了10项内部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印章管理办法、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证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员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业务范围和信息披露制度。通过这些自律机制的实施,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制定激励措施,以调动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及各地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学习先进学会的经验,加强“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探索;大力发展研究生会员,为学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组织专家进行调研,为改变本省中学物理教育现状而向政府进言献策等。
学会设立了5人监事会,以监督学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对保障学会合法、规范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江苏省科协的支持。学会还建立了会员数据库以及物理学不同领域的专家数据库,为学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便利。
学会制定了秘书处工作制度,规范秘书处的人员聘用、管理及考核,明确工作职责,推动秘书处专职化改革工作。目前,秘书处规模为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近90%。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常务(专职)副秘书长1名,全面负责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另聘4名副秘书长,分管各方面的工作;秘书处还聘请了2名办公室秘书及财务工作人员,其中,1名秘书和1名财务人员为专职。
2015年,学会采取多项措施发展会员,共新增会员140名。其中,研究生和大学生103名。目前,学会共有个人会员2622名,2015年会员增幅达5.64%。
学会积极响应江苏省科协“党建强会”计划,于2015年11月建立秘书处党支部,并制订了工作制度。2015年开展的党建活动包括:“构筑梦想、勇担未来”、“国家公祭日”等主题党日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好风正劲一帆悬”,组织大学生党员赴复旦大学参观、学习和交流;11月14日,秘书处党员集中学习中央十八大第五次会议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