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2013会议纪要

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已于2011年9月在东莞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3月验收并对用户开发。位于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中子散射科学平台一期7台谱仪已经成功完成带束热调试,预期到2015年通过全面验收。位于四川绵阳的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堆(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一期6台谱仪将于2013年底之前建成,已对国内中子用户开放。当前国内对中子散射研究的需求和中子散射装置的发展都很快,为更好地协调和推动中子散射的研究,经中国物理学会批准,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正式成立。

值此时机,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2013”于12月10-12日在广东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成功召开。

陈和生院士任会议主席,程序和组织委员会委员有:鲍威、陈波、陈东风、陈和生、陈元柏、戴鹏程、董宇辉、韩志超、贺端威、胡中波、李泓、林建华、刘蕴韬、龙振强、彭述明、沈保根、孙凯、孙大林、孙光爱、陶举洲、王芳卫、王学武、王循理、王沿东、王颖霞、吴二冬、杨金波、赵志祥、朱涛和邹如强。

参会代表达160余名,来自40余家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包括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中子散射装置建设人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化工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中石化北京化工所、清华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海医院等单位的工作在中子散射科学及其相关应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开幕式上,陈和生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散裂中子源项目致欢迎辞,感谢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散裂中子源项目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大家对项目建设、未来科学发展目标、谱仪规划部署和用户培养等建言献策。东莞理工学院校长李琳在致辞中,就校园建设、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学院做了全面介绍,特别强调了东莞理工学院与散裂中子源工程开展的合作。

CSNS、CARR、CMRR和清华大学CPHS报告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展。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工程经理陈和生详细介绍散裂中子源项目概况、土建工程和通用设施进展、加速器与实验分总体的进展、人才队伍状况、国内外合作与用户培养和反角白光中子源等内容。香港城市大学王循理做了“关于中子散射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的评述性报告。来自中子衍射应用、中子谱仪技术、中子非弹性散射、大尺度中子散射,以及中子散射其他应用等领域的46位专家学者分别报告了不同领域中的中子应用的研究成果。

香港城市大学兰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洪佳、重庆大学叶海文、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向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于晓辉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李阔分别报告了中子衍射技术在不同金属结构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和高压相变等方面的应用;北京大学杨金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聪、武汉科技大学侯廷平介绍了中子衍射在不同磁性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中子非弹性散射部分,复旦大学赵俊、北京大学李源、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罗会仟和南京大学温锦生报告中子散射在铁基掺杂超导体材料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中山大学姚道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郝丽杰、暨南大学李华分别报告了中子散射对关联电子材料磁性、镨铁磷材料中异常电子状态和水泥样品中受限水的研究。

大尺度中子散射部分,北京化工大学程刚、哈尔滨工程大学张中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程贺、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李天富和上海交通大学钟圣怡报告中子小角散射在表征高分子材料的纳米结构、研究新型高强度耐辐照材料的纳米相、理解生物医药材料中的大分子结构及其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定量分析磁性基底——非磁性颗粒材料中颗粒尺寸分布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朱涛、化学所袁光萃分别介绍了中子反射技术对磁性薄膜结构的研究和对多层薄膜界面的表征。

谱仪技术部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何伦华、高能物理所陶举洲和韩庆夫分别介绍了CSNS粉末衍射谱仪、小角散射谱仪和多功能反射谱仪的工程进展;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李眉娟、田庚方和武梅梅分别介绍了CARR、织构谱仪、四圆衍射谱仪以及中子粉末衍射在材料研究中的进展与应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建、宋建明和刘本琼分别介绍了CMRR应力分析谱仪、极化热中子三轴谱仪的设计和三轴谱仪在强关联体系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孙志嘉、清华大学宫辉分别报告了CSNS谱仪中子探测器进展和位置灵敏He3管及其读出电子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张俊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黄朝强分别报告了CSNS谱仪数据分析进展和CMRR中子散射谱仪的数据获取系统及小角散射数据分析程序。此外,北京大学郭之虞和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韩松柏报告交流了中子成像装置及其技术进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童欣报告了极化中子散射技术在ORNL的散裂中子源和反应堆中子源谱仪上的应用。

围绕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应用以及中子其他应用部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吴海成和阮锡超介绍了国际核数据研究动态和基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中子核数据测量。中国科技大学叶邦角、肖冉和刘艳芬报告了CSNS可能建立的Mu子束线及其相关装置设计考虑。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韩建伟和西北核技术所郭红霞报告了散裂中子源空间辐射效应的应用和对高能质子的需求分析。

12日下午,与会人员参观CSNS工地现场。各位专家对CSNS项目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将来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本届会议上,CSNS用户专项(2013年度)收到苏州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和浙江大学的4份经费申请报告。CSNS项目组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评议,将提供部分资助项目。

本次大会正值我国中子散射装置建设的又一关键时刻。绵阳堆CMRR正在落实开放措施;CARR要尽快完成国家验收,并尽早对用户开放;CSNS基础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会议不仅向用户全面介绍了国家中子源项目的总体进展,还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中子散射多学科应用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促进中子源装置合作,统一规划,技术共享,任务分担,共同培训用户,积极推动我国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同时,与会代表也希望CSNS在更多地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用户和地方政府共建CSNS谱仪。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