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坚持“开放、交流、合作”的宗旨,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注重建立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为专业委员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总结如下:

一、经福谦院士学术成长采集工程

2017年,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所承担的中国科协“经福谦院士学术成长采集工程”通过结题验收,为期两年多的辛勤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2014年承担该项采集工作以来,在该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采集小组,克服经院士已经逝世、无法获得直接采访等困难,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采集过程中精心谋划、系统管理,做到采集前有谋划、采集中有方法、采集后有总结。两年内,采集小组先后走访12个城市、20余个地方,采访70余人次,正式录制52人,获得音频资料3670分钟,视频资料2049分钟,各类数字化资料1500G,整理访谈口述文字73万余字;编制35万字的资料长编、1万6千字的年表,撰写20余万字题名为“谦以自牧——经福谦传”的研究报告。

采集小组撰写的《经纬纵横,矢志求索——经福谦传》以及《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穿越历史觅采集,拂尽尘埃始见金》等采集心得文章已刊登于《中国科学报》的“印刻”专栏;撰写的《经福谦传略》已被中国物理学会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篇·物理学卷5》收录;采集小组将采集工作历程、感悟等汇编成《经采真精彩》,记录采集小组的努力和甘苦,并分享采集经验。

中国科协专家在结题验收意见中给予了高度评价:采集小组为非史学专业背景,但严格按照史学规范进行各项采集,并广泛征集资料;数字化资料和原件数量较大,具有较高史学价值与展示价值;进行间接访谈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年表脉络清晰,符合规范;资料长编规范,资料类型丰富;研究报告体例规范,内容丰厚详实,对学术生涯及科研成果的阐述准确到位。

二、学术交流 1. 第二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国际会议

6月26-30日,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所和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国际会议(ICMRE2017)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Rochester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德国Julich研究所中子科学中心、法国巴黎南十一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以及国内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中心、流体物理所等研究机构的相关领域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设极端条件下的基础物理、磁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激光/粒子束物理、高压物理和材料科学等4个专题进行交流。本次会议为促进从事极端条件下物质与辐射研究的科研人员之间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 第七届亚洲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国际会议

10月15-18日,第七届亚洲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国际会议在长春举行。来自亚洲12个国家/地区、72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53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36篇,共安排93个邀请报告、130个口头报告和113篇学术墙报展讲。会议分晶体生长基础与模拟,非线性与激光基质晶体材料与元件,闪烁与压电及其他功能晶体材料,低维材料,生物和柔性材料,超硬材料,宽禁带半导体及衬底材料,晶体生长技术、设备和表征等8个专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会议由长春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联合承办。

3. 第六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与地球科学研讨会

8月6-9日,由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与地球科学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28个单位的55名代表报名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摘要16篇,内容涵盖: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及在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地球物质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高温高压下水-岩相互作用及矿物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地球深部碳的存在形式及转化机理;地球深部碳循环对地球演化、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影响;地球内部不连续界面物质构成、性质以及不同尺度的界面效应;天然气水合物;月球、火星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演化;高压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会议展示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交流。

4. 四代光源XFEL前沿技术高级研修班

为了拓宽四代光源领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研究视野,促进本领域研究院所和高校的深度交流和协同创新,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流体物理所、压缩科学中心、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四代光源XFEL前沿技术高级研修班”于8月7-11日在四川绵阳成功举办。来自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高能物理所、近代物理所、上海光机所、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8个研究所的100余名学员积极报名参加了培训。

研修班分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和科学平台参观3个模块。讲座围绕四代光源前沿技术展开,主讲人包括:日本广岛大学关根利守教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冷用斌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贾启卡教授、清华大学唐传祥教授、北京大学刘克新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王秋平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江怀东教授、湘潭大学李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冯光耀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陆辉华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邓海啸研究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刘海广研究员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所章林文研究员,讲座分XFEL加速器和XFEL实验应用两大板块。

5. 第11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会议

8月28日-9月1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侨大学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11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会议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为超硬材料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超硬材料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6. 中国物理学会2017年秋季学术会议-极端条件物理分会

9月8-10日,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中国物理学会2017年秋季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5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物理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了“极端条件物理”分会场。网上注册参会人数160余人,收到报告60余篇,主题包括:高能量密度物理、使役条件与极端条件物理。

7. 第五届CALYPSO研讨会

10月11-15日,由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CALYPSO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不仅为CALYPSO软件用户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而且向与会者示范了如何开展材料结构搜索与设计的前沿研究。会议由学术报告和上机实习两部分组成。9位学者应邀做大会报告。CALYPSO主创人员对CALYPSO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CALYPSO开展三维晶体、二维层状材料、表面重构、表面吸附、零维团簇等的结构设计,过渡态搜索,以及功能导向的材料逆向设计(如超硬材料和光学材料等),进行上机演示操作。

CALYPSO(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b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是由吉林大学马琰铭研究组自主提出并发展的结构预测方法和同名软件。该方法可以仅根据物质的化学组分和外界条件(如压强)来搜索并确定物质的原子结构,以具体性质为导向进行功能材料(如超硬材料、电子材料、光催化材料等)的结构设计。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及软件自2006年底开始研发,2010年10月研发成功并发布1.0版本,目前即将发布6.0版本。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CALYPSO已发展成为国际结构搜索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和软件之一,截至2017年10月,CALYPSO方法和软件已被56个国家/地区的1800余位用户使用。

8. 2017年珠海超硬材料制品技术培训会

11月18日,由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2017年珠海超硬材料制品技术培训会”在珠海举行。吉林大学董书山副教授、秦皇岛市雅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冯海洲高级工程师应邀为企业技术人员做关于多功能超硬材料在新兴战略产业中的产业化转化及应用的专业培训。来自广东奔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佛晶金属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珠海大象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广东纳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珠海市巨海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布瑞金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泉州华钻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的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9. 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12月1-4日,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内容涵盖拉曼、荧光、小角散射等光散射技术的理论和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表面增强光谱,光谱在新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等。会议收到来自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含港澳地区)9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论文投稿300余篇,注册参会人数450余人。会议组织大会特邀报告6篇、分会邀请报告43篇、分会口头报告63篇、墙报160余篇。会议设物理材料,表面增强拉曼,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刑侦及其它3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同时还专设厂商技术交流分会场。会议期间,组织颁发了青年优秀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

10. 第26届高压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8月18-24日,第26届高压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AIRAPT 26)在北京召开。AIRAPT是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本届会议与“第8届亚洲高压科学与技术会议”和“第19届中国高压科学与技术会议”合并举行。会议由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联合会主办,中科院物理所承办。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等25个国家/地区、100余个研究机构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参会人数为历届最多。会议邀请高压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共设20个主题论坛进行了交流。

三、国际交流访问与合作 1. 接待俄罗斯Misochko Oleg Victorovich教授来访

10月12-19日,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所首席科学家Misochko Oleg Victorovich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所。访问期间,Misochko Oleg Victorovich教授做了关于超快相干声子谱技术及应用的专题报告。Oleg教授在报告中以单摆等形象的实例为参照讲解晶格相干振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模式,再以拓扑绝缘体Bi2Te3为例介绍相干声子谱技术在材料超快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13-19日,Oleg教授与胡建波课题组就双方的合作项目展开了学术讨论,议题包括:拓扑绝缘体中相干声子振动的光学调控;GaAs半导体中等离子激元与纵向光学声子耦合的相干调控等。最后,双方达成申请中俄联合项目,以及研究人员互访的意向。

2. 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商讨XFEL国际合作项目事宜

11月1-2日,由科技部ITER中心领导的中国代表团赴德国汉堡,与欧洲XFEL公司进行第一次接触性磋商。中国驻德使馆、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参加了本次磋商会。

磋商会上,欧洲XFEL主席Robert Feidenhans’L教授介绍欧洲XFEL的情况;科技部ITER中心主任罗德隆教授代表中国政府表达了合作愿望,并就入股的相关事项向欧方提出建议;中国驻德使馆公参尹君先生表达了对合作项目的支持;中欧双方的专家就合作项目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沟通。访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欧洲XFEL装置地下约30米的实验大厅及部分光束隧道,并现场了解了装置的进展情况。

欧洲XFEL是国际上首台基于超导加速器的高重频XFEL装置,其重复频率、光子能量范围、输出功率等性能指标均是国际上现有装置中最高的,同时也是技术方案上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拟建设的XFEL装置最为接近的。

目前,XFEL国际合作项目即将进入入股谈判阶段,科技部指派ITER中心负责合作项目的具体落实。本次磋商会是该项目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双方磋商了可能的合作方式和入股方式,澄清了疑虑,明确了政治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合作可行性。双方一致同意,拟于2018年2月正式启动技术谈判,预期2018年9月在中德合作40周年的总理会晤上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四、科学普及

5月20-27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通过研究生学术报告、大型仪器平台展示参观、实验室和通识类安全常识展示等形式,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公众共享科技改革的发展成果。实验室借助此次开放活动周,精心制作了化学实验室安全、通识类安全展板60余张,图文并茂、细致全面地展示了仪器和实验的操作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

参观者纷纷表示“科技活动周”非常有意义,希望实验室经常举办此类活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得到认可,科研工作者都深受鼓舞。

长春市主要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分支机构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