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物理学会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在学术交流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学术活动 1. 中微子物理研究的质子加速器方案研讨会4月26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质子加速器方案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召开。会议由高能物理分会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共同主办。来自国内约60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会议。会上交流报告9篇。
高能物理分会主任赵光达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做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的未来发展的报告。会议交流了我国近期继续开展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计划和远期开展基于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的中微子实验方案的设想。与会专家认为,利用ADS先导专项在国际上率先发展连续波高功率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技术的契机,结合大亚湾二期探测器发展加速器中微子装置,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与会者对连续波质子直线加速器发展过程的困难、其它可能的加速器方案,以及相关中微子靶源和探测器关键技术等展开热烈讨论,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加速器中微子实验的设想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会议也推动了国内加速器、靶源和探测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合作。
2. 2013年超级Z-工厂工作组会议4月27-29日,“2013年超级Z-工厂工作组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约4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2009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张肇西提出在我国建造超级Z-工厂可能性的动议,得到众多同行的认同;同年成立相关问题研究工作组,此后每年召开工作组交流会。小组成员围绕在超级Z-工厂上开展的物理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共交流报告25篇。与会专家对“超级Z-工厂物理和超级Z-工厂的建造”总结书的任务进行分工,初步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总结书的编制工作。
3. 举办“科技周”活动2013年全国科技周期间,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举办了一场大型开放活动和一个大型展览,很好地向公众普及了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取得的成果。
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于5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园区举行。本届主题为“微观世界探秘之旅”。“旅程”从精彩而丰富的展板讲解开始,一路经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中心、同步辐射大厅、中国科学院核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实现公众与科研工作的零距离接触。另外,还为中关村中学等学校的师生安排了精彩的科普报告。
为期一天的活动共接待公众近1600人,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航天二院、北医三院、京煤总医院、中关村中学、北京九中、北京十一学校、大兴七中、永定路街道、高能物理所社区、威盛电子、用友软件,以及欧美各国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为本次活动组织了13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包括80名讲解员、25名引导员和20多名接待、后勤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实地考察;成立由所领导牵头的应急工作小组,布置30多位安保、医务人员,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约5000份。活动的反响很好,中新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志愿者合影 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模型 4. 高亮度tau-粲物理研讨会6月16-17日,高亮度tau-粲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上交流报告22份。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朱长飞教授和高能物理分会主任赵光达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赵政国、黄涛、马建平、邹冰松、吕才典、苑长征、李海波、高道能、黄光顺、张肇西、秦庆等20余位专家和学者分别做学术报告,交流在高亮度tau-粲物理方面的工作和思考,以及高亮度t-粲物理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会议就有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推举赵政国为高亮度tau-粲物理带头人,推动该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工作。与会者表示,要从理论、物理、加速器、探测器等方面将工作做好做细,以证明建造高亮度tau-粲物理工厂的可行性及其深远意义。
5. 2013 EIC物理研讨会7月27-30日,高能物理分会委托山东大学在威海召开“2013 EIC物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特邀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邱建伟、杰弗逊国家实验室陈剑平、杜克大学高海燕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袁烽等专家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主任、李会红博士也应邀出席会议。
EIC(电子-离子对撞机)物理一直是国际强子物理学领域十分关注的前沿领域。美国对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已有十几年的调研,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白皮书;我国对EIC的建设已有些初步设想。会议特邀参与美国EIC物理白皮书编写的几位专家全面介绍该白皮书的主要物理内容,以及中国EIC物理的机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专家介绍了HIAF计划、EIC设想,以及EIC物理调研的进展情况;BES合作组成员介绍了BES物理和未来EIC机会;国内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就各自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会议共交流报告35份。与会人员对中国EIC物理的未来发展战略,以及针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提出的HIAF上EIC设想与物理调研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达成共识。
6. 2013年TeV物理工作组会议8月21-24日,2013年TeV物理工作组会议在大连市成功举行。会议在LHC成功完成首期运行,并发现重要的Higgs粒子的背景下举行。来自中美两国4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交流报告29份。
报告围绕TeV物理领域诸多理论与实验的前沿热点问题,并展开有效的讨论与交流。美国密歇根大学周兵综述了LHC的ATLAS合作组的最新实验结果;美国匹斯堡大学韩涛综述Higgs玻色子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陈国明介绍CMS合作组的实验进展;北京大学冒亚军介绍CMS中国组的最新进展;华中师范大学谢跃红报告“LHCb最新进展“;清华大学何红建讨论“LHC实验中的Higgs玻色子:从弱相互作用到引力相互作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杨金民介绍“含有Higgs玻色子的稀有过程作为探测SUSY的手段”等。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高能物理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会议为我国高能物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会议得到清华大学、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的支持,由辽宁师范大学承办。整个会议过程组织严密,有条不紊。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7. CEPC-SPPC启动会在京召开9月13-14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召开。来自国内2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致欢迎词,并做主题报告,全面概述CEPC-SPPC概念,讨论该项目对我国高能物理科学发展的意义。会上交流报告16份。
半个多世纪以来,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是标准模型建立和验证的一首壮丽史诗。目前,标准模型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粒子物理实验现象,随着2012年Higgs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被发现,人们已在实验室里找到了标准模型预言的所有粒子。然而,由于一系列理论上的困难,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标准模型只是一个基础的低能有效理论,因此,探求标准模型背后的物理定律(又被称为新物理),成为粒子物理乃至整个物理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新一代加速器设计的终极目的。
CEPC-SPPC(环形加速器)长达50-70公里,是我国独立提出的新一代加速器概念。它有两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用做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第二阶段是将其升级为超级质子对撞机(SPPC)。正负电子对撞机有本底低且初态精确可调的特点,而CEPC的质心能量可达Higgs粒子的产生阈值(~240 GeV),进而产生大量干净的Higgs粒子(Higgs工厂),利用CEPC可对Higgs粒子及其他标准模型粒子(如Z粒子)进行精确测量,从而搜索新物理的蛛丝马迹,乃至预言新物理能标。另一方面,SPPC能够达到的质心能量比当前实验上的最高水平大近一个量级,可对50或更高的 TeV能区进行搜索。综上所述,CEPC-SPPC在寻找新物理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CEPC-SPPC项目在规模上将超过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加速器——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它瞄准的是未来粒子物理乃至基础物理中最核心、最前沿问题。它不仅能提升我国在高能物理前沿领域的影响力,也将大力推动与加速器和探测器相关的高新技术发展。
会议确定了CEPC-SPPC合作组的组织结构,成立执行委员会等管理机构。高原宁当选机构委员会主席,王贻芳当选执行委员会主席,娄辛丑当选项目经理。会议成立理论、加速器和探测器等三个工作组,选出各工作组召集人,并就预研的开展和近期目标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
8. 未来高能环形对撞机国际研讨会12月16-17日,未来高能环形对撞机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Future High Energy Circular Collider)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召开。来自全球的120余位科学家参加会议。会上交流报告20份。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David Gross教授做特邀报告未来高能环形加速器的物理目标是精确测量Higgs粒子的性质以及搜索标准模型背后、更加基础的物理规律。它瞄准的是发现Higgs粒子后对撞机实验的核心前沿物理问题,其概念设计包括vLHC、TLEP、FCC和CEPC-SPPC等项目。未来高能环形加速器的坑道长度为50-100公里,远超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27公里)。在未来环形加速器上,使用高能正负电子束流可产生大量Higgs粒子、Z粒子以及其他标准模型粒子,进而对标准模型进行精确测量。它也可以使用质子束流,其质心能量可达100TeV,从而对10TeV能区的新物理进行直接扫描。
来自欧洲粒子物理中心、日内瓦大学、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亚利桑那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能物理所等单位的专家分别报告了未来环形对撞机的研究现状,并就加速器要求和探测器优化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NimaArkani-Hamed教授提出,可将2012年发现Higgs粒子视作20世纪物理和21世纪物理的分界线。自1895年发现X射线和放射线以来,20世纪物理经历了辉煌的一百年,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而未来高能环形对撞机将会在21世纪物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David Gross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他高度评价了CEPC-SPPC项目,认为它无疑将把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推向国际领袖位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表示,CEPC-SPPC项目是中国高能物理学界的梦想,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一梦想。
会议举行未来高能物理中心成立揭幕仪式。该中心将大力推动国内基础物理,特别是理论物理研究,将邀请国际顶级理论物理学家与国内理论学家一起工作。该中心的首任主任为NimaArkani-Hamed 教授,国内主任为吕才典教授。
二、组织建设9月10日,高能物理分会在北京召开八届五次专业委员会会议。议程包括:(1)讨论2014年学术年会事宜。“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4月在武汉召开,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会议确定13个大会报告及报告人,按研究领域分4个分会场交流,决定分会场召集人。华中师范大学刘峰介绍大会的筹办情况。(2)讨论第八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建议征文范围按惯例进行。10月31日前确立初评、终评委员会名单。入围论文作者将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做报告、答辩,经终评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决定奖励等级。(3)讨论第九届专业委员会改选事宜。根据粒子物理领域的队伍现状和参与程度来变更委员单位。注意推选有成就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学科带头人。注意专业、地区的分布和代表性。更新率不少于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当选时年龄不超过70岁,已退休人员不再推荐,连续担任委员原则上不超过三届。(4)会议初步审议修改了高能物理分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