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光分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主办系列学术会议3次;(2)进行换届选举。
一、学术会议 (一)第14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会议于11月15-18日在上海召开,由发光分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为我国从事发光研究和开发的科技和产业界人士提供一个学术、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来自全国100余个单位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70余篇。
发光分会主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王永生教授和上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施鹰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代表就LED发光,有机发光,稀土和过渡元素发光,纳米材料发光,照明和显示应用技术,发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10个相关领域的发光学前沿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动态进行了研讨与交流。会议共安排7个大会邀请报告,45个分会邀请报告,55个分会口头报告和68个张贴报告。
本次会议有两个特点:
1)无机、有机济济一堂,成果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机和有机发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既邀请到范希武教授、张志林教授等发光学研究前辈到会,也邀请到王永生、江风益、申德振、马於光、徐春祥、赵德刚、张建华等杰出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作大会邀清报告。
2)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大会不仅关注学科建设、原创理论,也注重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发光材料、芯片制造等关键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结合国内有机发光的产业发展,正在进行“弯道超车”,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会议期间,召开第13届发光分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分会委员会;并组织颁发了“中国发光学技术创新奖”、“第七届徐叙瑢发光学优秀青年学术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
本次会议必将对推动我国发光学事业的研究与发展、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下一届会议将于2019年在长春召开,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承办。
(二)第六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会议于7月25-28日在兰州召开,由发光分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兰州大学安黎哲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400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共举办了18场大会报告、80余场分会报告,并进行了墙报展示。会议内容包括: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环境保护纳米材料、资源利用、纳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及理论、纳米科学技术、纳米荧光粉材料等。与会代表围绕“掺杂纳米材料”和“发光性质”两个主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高性能功能、环境友好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用途及其核心科学问题,并达成一些共识。
(三)第二届全国微纳米体系发光与光电性质学术会议会议于11月11-14日在河南开封举行,由发光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郑州轻工业学院与许昌学院协办。来自国内外4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20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微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发光显示、光电转换、纳米发电机、纳米电子学、生物成像和检测等器件上的应用。会议共安排6场大会主旨报告、80场分会邀请报告,设微纳发光及光电材料、纳米发电机、高效光伏技术与材料、量子能源,以及先进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等5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
二、换届选举 (一)发光分会第13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于11月16日在上海与“第14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同期召开,参会代表500余人。王永生主任代表第12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赵东旭秘书长做新一届委员候选人推选过程介绍。与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13届委员会委员共30人。在过去三年里,发光分会跟踪发光学学术发展前沿和应用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国发光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进步;积极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先后主办了发光学战略研讨会和7次系列性全国学术会议,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届委员会在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大力支持下,对分会主办刊物《发光学报》加强了宣传和管理,扩大了稿源。
(二)发光分会第13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于11月16日在上海召开。与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第13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申德振研究员当选新一届发光分会主任。会议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继续聘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赵东旭研究员为分会秘书长;
2) 继续聘任徐叙瑢院士、吴伯僖教授、苏锵院士、范希武研究员为名誉主任;
3) 讨论并通过了《发光学报》新一届编委会名单;
4) 讨论并决定,“第二届中国发光学技术创新奖”获奖者为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第七届徐叙瑢发光学优秀青年论文奖”一等奖获奖者为曲松楠博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二等奖获得者为邵明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和戴鹏鹏博士(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