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7年工作总结

 

二十年前,在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沈克琦教授的领导与帮助下,《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始能于1987年创刊,创刊时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培源教授又为本刊题词,使刊物编委会及广大读者备受鼓舞。

在这20年中,得到许多国内外物理学家的呵护、指导,才能逐步成长,质量不断提高。首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袁家骝教授于19926月应邀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国际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并为本刊题词;19974袁家骝教授护送健雄教授骨灰至太仓浏河故乡安葬后,又专程来宁,家骝教授在悲痛中仍关怀《通讯》的工作,再次题词。同年,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欣然为本刊十周年题词“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魏荣爵教授于20023月为本刊创办15周年题词;今年元月,中国物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为本刊创办20周年题词。在这期间,国外的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学家,如美国OHIO州立大学、ICPE原主席E.L.JOSSEM教授,亚太地区物理学会原理事长,日本庆应大学小沼通二教授等都先后为本刊题词、祝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与关心,表示深切的感谢。其次,在这二十年中,全国各地的大、中学教师积极投稿,读者们认为《通讯》的质量是很好的,是他们所喜爱的读物。自2006年起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也订阅了本刊。

今年,是吴健雄教授(1912.5.31.1997.2.26.)诞辰95周年,本刊在第39期、40期都辟了专栏,刊登了有关纪念吴健雄教授的文章。在第39期上,在征得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冯端教授的同意后,转载了他在《半个世纪科学生涯—吴健雄、袁家骝论文集》(冯端、陆主编,199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的前言;也转载了吴健雄教授于1982年在美国南加州的报告——“中国文化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40期上刊登了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东南大学恽瑛教授2007611在江苏太仓“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座谈会”上的报告,座谈会由太仓市人民政府及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 辟此专栏旨在重温健雄、家骝教授的伟大人格及对科学事业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美国《Science》杂志刊登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时是比较罕见的;它为了反映世界各国在科学本科教育改革上的进展,《Science》杂志在全球进行了调查,并在20077月出版的第5834期上设立“全球本科教育专栏”,介绍了12个国家在大学本科科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其中的两篇文章,《Many Voices, One Message》(不同的表达,相同的信息)和《“It’s Important To Ask Students To Do Some Work On Their Own (“让学生自主做些工作是重要的”),对东南大学恽瑛教授创设的研究型、互动型“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详细报道。本刊第40期上转载了这两篇文章及其中译文稿,旨在希望大家理解大学本科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中的重中之重,而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尤为重要,应该引起大家重视。大学本科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启蒙阶段,扎实的基础、创新的能力、活跃的思维,应是大学本科教学中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我们刊登这两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探索,力求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刊自35期开始辟有“学生习作”专栏,刊登学生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旨在使教师们理解学生是如何成长的,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本刊每期印量为550份。

2007年发表的文章篇数:35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主编

                                                      东南大学教授   恽瑛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