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评论》编辑部2007年度工作总结

在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物理学会的支持、关怀及资助下,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本刊主编、副主编、编委会及编辑人员团结协作,在编审、编务、编辑、排版、校对、发行工作中恪尽职守,顺利完成了2007年的各项工作。

一、总体概要

继续保持对稿件的编审质量严格把关的传统,同时不断提高刊物的装帧、印刷质量。根据稿源实际情况,2007年编辑部重点加强了刊物宣传及稿件的组稿、专家约稿工作;在发行、征定工作方面,申请加入了08年国内统一邮发,加入了国内发行的主渠道,并完成了发行征定新老订户名单清理工作。编辑部在2007年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期刊网站建成开通,采编系统200712月已完成安装和培训,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

二、组稿宣传工作

我们在2007年利用多种渠道加强重点学科组稿、约稿工作。经过积极努力,2007年收到的新投稿比2006年全年增加了30%。稿件平均学术水平有所提高。

具体开展的工作,如利用第六次全国核反应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7年离子束辐射植物育种机理及应用专题讨论会等会议平台,了解重点学科及交叉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向与会的研究人员发放了资料,并在有的会议上做报告,做好《原子核物理评论》宣传工作,积极和一线科学家加强交流联系,积极约稿、组稿。配合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冷却存储环(HIRFL-CSR)工程0712月最后测试及国家验收工作,《原子核物理评论》策划开展CSR专栏文章的组稿工作等。

三、稿件处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1.完成了自由投稿97篇的初审、建档、送审、退改、退稿等工作。07年退稿率为25.53%, 做到了严格把关,保证了录用稿件的学术与文字质量;经过与会议代表积极联系以及总审稿人的把关筛选,完成了17篇第三届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学科前沿研讨会会议文集稿件的定稿工作。

2.为了便于国外数据库的检索, 2007年起,要求论文的中文参考文献一律先给出英文译文, 然后附上相应中文文献。每篇中文文章的英文摘要所在页的脚注位置增加英文的稿件收稿日期,修改日期,E-mail地址。按全年出版计划,圆满完成了了4期稿件的审改、做图、编辑、校对、排版及印刷任务,做到了准时出版。4期共刊登论文67篇。 

3、在保持期刊封面的庄重大方的学术期刊风格基础上,在封面和书脊上采用了适合期刊风格的科学书版社整体Logo图案,利用其品牌优势,扩大了刊物影响。采用80g亚太双胶的纸张,提高了刊物纸张质量和装帧、印刷质量。

4、完成了出版期刊的征定发送工作,并完成了新老订户名单清理等工作。除了自办发行以外,20076月向甘肃省报刊发行局提交了加入国内统一邮发申请,20079月获得批准,分配的邮发代号为54-183。此项工作的完成使《原子核物理评论》08年开始首次进入了国内发行的主渠道。

5.完成了出版期刊版面费、稿费、审稿费的账务审核管理工作。  

 四、推进编辑部信息建设工作

编辑部在2007年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期刊网站已建成开通,期刊管理采编系统200712月已完成安装和培训,已进入系统总调试及试运行阶段。今后将根据自己刊物的特点,将已安装的通用模块设置参数、设置单据、设置文档、添加信息,完成客户端程序安装调试及系统后台录入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等,在试运行的阶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网站的建立,期刊管理采编系统以及网站的投入使用为编者、作者、读者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编辑部工作计算机化办公水平。

 

五、期刊材料上报、期刊年检、协会管理等工作

按照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中国科学出版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物理学会等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完成期刊年度年检、期刊年度总结报告、07年期刊出版统计年报、刊物中英文介绍材料及期刊门户材料等工作。积极参加甘肃省期刊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推荐与协会成立工作,《原子核物理评论》负责人当选甘肃省期刊协会首届常务理事。

 

六、2008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重点栏目和专题文章的组稿工作,进一步提高文章学术水平,扩大刊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完善期刊网站,做到投稿、审稿等工作在线完成,提高稿件处理的效率;充实过刊文章数据库,做到部分过刊全文上网。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期刊显示度,以推动期刊的电子版发行。

(3)考虑到DOI的使用可极大地方便读者对文章的查询和引用, 增加文章的被引次数, 帮助期刊提高影响因子。作为科学出版社的加盟期刊,考虑在条件成熟时统一参加科学出版社组织的加入美国Cross RefDOI网络版的工作。

4)保持现有特色并持续不断地提高质量,将《原子核物理评论》办成内容丰富、水平高、发表周期短、覆盖面广的物理类综合学术期刊,并力求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成为核物理及相关交叉领域人士喜爱的刊物。

 

 

 

 

 

                                                                     《原子核物理评论》编辑部

                                                                                          20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