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6年度总结

         20071

2006年内,《国际物理教育通讯》仍按常规于5月及11月分别印出第37期及38期,即以此发行。

鉴于国内目前科学技术界中不时有抄袭等不端行为发生,《通讯》第37期上刊登了复旦大学潘笃武教授的文章——“反对科学中的不端行为”,他以美国科学界发生的具体事件为例,详细地说明了贝尔实验室如何进行细致的调查、取证,证实该科学家捏造数据等不端行为,受到了应有的处分。教授以多起美国发生的科学界的不端行为,真诚地提出我们在国内也应以此为诫,提出“……只有把科学中的不端行为降低到最低程度,科学才可能有其真正的发展。” 37期中另一篇是美国Ohio州立大学包雷博士及马里兰大学Redish教授的 “教育评价和认识的基本模式”,这已是从353637三期的连载,介绍了美国物理教育研究中的一些论点与做法,其中,他们的量化处理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20058月,在杭州召开的国际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日本代表、东京工业大学小林正明教授就宣布了:2006813-18日将在东京召开“ICPE2006国际物理教育大会”,这一信息引起了不少中国代表的注意。《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先后在第36期(200511月)和第37期(20065月)上刊登了有关信息,并不断与同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校的有关老师联系,最后参加此会议的中国代表有20人,刊物第38期上第一篇就刊登了同济大学王祖源教授的文章,报道了会议的盛况。

由于1986ICPE曾在东京召开过大会,20年后,他们中有14人又在东京相遇,这也值得一提。此次参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400余位代表,在大会作报告的有很多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教育学家。《通讯》第36期上翻译刊登了:英国伦敦大学J.Ogborn教授(此次获得ICPE荣誉奖的)的“今后的物理教育”和美国马里兰大学E.F.Redish教授的“大学本科生物理教育研究新方向”,这两篇文章都以较高的方位来分析当前的物理教育概况,又以较高的论点,对今后物理教育提出了有前瞻性的建议,是对目前基础物理教育改革很有裨益的。

物理教育中“教”与“学”是同等重要的,ICPE原连任三任的主席L.E.Jossem教授常提出,教师不仅要注意“Teaching”,更要注意“Learning”。我们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是值得教师们关心的。《通讯》开辟了“学生习作”栏目,刊登了有的学校中学生的文章,很欢迎有更多学校的学生前来参与。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创刊于1987年,那是在19868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三校联合召开的首次国内较大规模的“国际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北大原副校长沈克琦教授的领导下,在南京工学院召开,会议是很成功的。为了巩固并发展这些成绩,才于1987年创办《国际物理教育通讯》,至今已有20年之久。刊物是请周培源教授题词的,后在第51015年纪念时,先后请吴健雄、袁家骝教授;袁家骝教授;谢希德教授;魏荣爵教授题词。2007年已是第20年了,已请得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为刊物题词。编委会及广大读者衷心感谢各位前辈的热情关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