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编辑部2005年度工作总结
2005年编辑部的工作目标是: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内容前沿性、覆盖广泛性、报道及时性和信息丰富方面做工作;继续抓广告工作,稳步拓展广告市场;搭建网络平台,建设杂志的独立网站。一年来,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编辑部工作圆满完成目标。
一、编辑部主要工作
1、组织召开一年一度的京区编委会议
2004年12月23日,第八届编委会京区编委会议在北京中科院物理所召开。参议的有在京编委和物理所刊物主管领导冯稷,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20人。会议由阎守胜主编主持。
会上,钱俊代表编辑部总结了2004年编辑部的主要工作以及《物理》的基本情况。之后,各位编委老师各抒己见,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对如何保持特色并不断提高质量提出了各种有益的建议。
2、召开正副主编会议
2005年5月21日,《物理》正副主编春季扩大会议在中科院物理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正副主编阎守胜、聂玉昕、张杰、张元仲,编辑部相关工作人员也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以下内容:
(1) 讨论增加副主编和编委的人选
这届的编委会任期到2007年结束,建议适当扩充编委队伍、增加副主编的人选,培养年轻的同志,为下届新的编委会作准备。经充分讨论后决定,增加北京师范大学的冯世平(原为编委成员)为副主编,吸收中科院物理所的冯稷、中科院物理所的翁羽翔为编委成员,同时明确以下编委为常务编委:刘寄星、闻海虎、吴忠良、吴令安、宋菲君、翁羽翔、叶高翔。
(2) 讨论杂志如何扩大发行量
现阶段杂志的发行量有下滑的趋势,有必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发行量。大家认真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现在的发行量是和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不相匹配的,应由专人来做发行。大家分析了发行的现状,认为单位订户比较稳定,个人以及各个科研课题组是可能值得开拓的市场,有潜在的订户。现在物理学会个人会员的工作已经基本展开,我们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这部分人订阅杂志;也可以通过编委和作者这个渠道,增加订户。具体可以试行的措施是作试点,在高校、研究单位中寻找代理人代为发行《物理》杂志(我们也非常希望各位编委老师可以提供推荐合适的代理人),争取更多的人来订阅杂志。
3、参加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评比活动
2005年参加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编辑部根据评选的要求,并经征求有关专家和编委的意见,确定推荐郭可信的《X射线衍射的发现》(2003年第7期)、孙昌璞的《量子力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的新进展》(2001年第5期)、克里夫·沃伦(宋菲君译)的《物理工作者与产业》(2004 年 第6期)、沈克琦的《北京大学物理系90年》(2003 年 第10期)和王正行的《北京SARS疫情走势的模型分析与预测》(2003 年 第 5 期)5篇文章参加评选。第二届优秀论文获奖是刘寄星老师的《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发表在《物理》2003年第6—7期),第一届获奖的是冯端先生的《漫谈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表在《物理》1999年第9期)。
4、参加科协科技期刊择优资助基金申请
2005年10月,编辑部准备了有关的材料,参加中国科协学会部组织的一年一度的科技期刊择优资助申请,《物理》的整体质量稳步上升,经过评审,《物理》获得2005年度择优资助经费3万元。
5、抓住“世界物理年”主题,加强专题组稿工作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为此杂志开辟“世界物理年专稿”栏目,组织了一系列文章配合物理年的宗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物理:
(1)《让物理奏出时代进步的音符——为“世界物理年”而作》(中国物理学会,第1期);
(2)《上海、爱因斯坦及其诺贝尔奖》(戴念祖,第1期);
(3)《2005——世界物理年》(郭振华,第1期);
(4)《吴大猷及其科学思想》(叶铭汉、戴念祖,第2期)
(5)《从太空探测万里长城》(戴昌达等,第2期)
(6)《公式F=ma中的力从哪来?》(Frank Wilczek 黄娆译,第2、11、12期)
(7)《物理年巾帼论物理》专题(严燕来、厚美瑛、韩琴、李芸,第3期)
(8)《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吴大猷,第3、4、6、8期)
(9)《量子临界态》(Piers Coleman, Andrew J. Schofield,黄娆译,第5期)
(10)《在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周光召,第6期)
(11)《在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陈至立,第6期)
(12)《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彭桓武,第6期)
(13)《在祖国纪念爱因斯坦》(李政道,第6期)
(14)《前进中的我国物理学研究》(张杰 第6期)
(15)《百年物理学的启示》(路甬祥,第7期)
(16)《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陈佳洱,第7期)
(17)《爱因斯坦在中国及其创建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戴念祖,第7期)
(18)《浅谈现代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献给2005世界物理年》(杜祥琬,第7期)
(19)《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刘寄星,第7期)
(20)《时间的沙漏》(曹则贤,第8期)
(21)《规范场和爱因斯坦》(李华钟,第8期)
(22)《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秦克诚,第11期)
2005年“研究快讯”栏目共发表文章29篇,均是在PRL或SCIENCE上发表的工作。“特约专稿”栏以及“评述”栏均发表了不少质量较好的文章,潘建伟的多光子纠缠实验新进展、陈颙介绍海啸的物理,卢征天介绍的用原子阱痕量分析技术测定撒哈拉地下水的寿命和翁羽翔介绍的用数理方程描述花卉形态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评述文章。
2005年编辑部策划组织的专题有:(1)物理年巾帼论物理;(2)宇宙学专题;(3)“物理学与信息科学”专题;(4)“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专题;(5)“散裂中子源与中子散射应用”专题;(6)“原子光学”讲座(尚未发表);(7)“微加工”专题(尚未发表);(8)“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专题(尚未发表);(9)“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及纳米生物技术”专题;(10)“磁性纳米结构”专题(正在组织中);(11)彭桓武先生90华诞专题;(12)悼念黄昆先生专题。值得一提的是彭桓武先生90华诞专题,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支持和编委刘寄星老师的帮助下,这个专题受到大家的欢迎以及广泛的关注,中科院网站也做了祝贺彭先生90华诞专题,其中转载了我们的这个专题作为其中一部分(http://www.cas.ac.cn/index/0Z/0S/hw/index.htm)。
6、推进编辑部信息建设工作
编辑部在2005年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期刊的网站初步建成,实现了文章的查询、稿件查询、投稿等功能,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同时也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同时为配合中国物理学会推进改革会员制度,我们同物理学会合作,向物理学会的会员开放《物理》的电子版期刊,得到学会会员的认可。
7、不断提高刊物的装帧、印刷质量
2005年《物理》对正文依旧采用以下的做法:部分文章在作者资助的情况下,对文章中的插图进行彩色印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到读者和作者的欢迎。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彩色广告页的印刷质量,希望能在彩色印刷上精益求精,给读者呈现一份精品期刊。
8、尝试编辑部自发行工作
在保持邮局发行的基础上,根据正副主编会议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编辑部安排专人负责期刊的自发行工作。编辑部发行主要针对个人和课题组订户,前期的准备工作在9月初完成。9月中旬编辑部人员参加武汉的“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年会”,拉开了发行工作的序幕。在该次会议的各分会场,我们得到宣传《物理》的机会,并向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发放了宣传资料。另一方面,在物理所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也发放宣传资料,共计1300多册。
我们向全国设立有物理或相关专业的高校及研究院所(共约400多个单位)的老师和科研人员发放宣传册共7000多份。目前,已在42所大学及研究所设立了发行联络人。通过发行联络人订阅杂志比较理想的单位是南京大学物理系(订阅26份),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各10份左右,其他的院校还在继续征订中,目前的数额有100来份,在12月底会有最终的分晓。
编辑部通过这次大规模发行工作的尝试,主要有两点积极意义:一是切实探索增加个人和课题组订户的可能性;二是大范围的宣传杂志,为以后的征稿、征订等奠定基础。
二、期刊状况
1、收发稿情况
从2005年《物理》正文页码为80页。截止到12月9日,2005年的收发稿概况见表1,可以看到:(1)收稿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去2004年增加16%;(2)2005年突出做专题,组稿率高;(3)退稿率高,说明我们更加注意文章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表1 《物理》2000—2005年收发稿情况
项目 年份 |
收稿 |
录用稿 |
录用率 |
退稿 |
退稿率 |
全年发表文章数 |
组稿数 |
组稿率 |
2000 |
373 |
196 |
53% |
132 |
35% |
121(102)* |
86 |
71% |
2001 |
382 |
174 |
46% |
168 |
44% |
132(116)* |
63 |
48% |
2002 |
435 |
165 |
38% |
207 |
48% |
146(136)* |
63 |
43% |
2003 |
507 |
216 |
43% |
196 |
39% |
159(143)* |
70 |
44% |
2004 |
520 |
224 |
43% |
246 |
38% |
171(130)* |
75 |
43% |
2005 |
602 |
214 |
35% |
336 |
56% |
172(136) |
118 |
68% |
* 括号里是小栏目文章的数量
2、期刊评估数据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信息,2004年,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有四个收录《物理》,即美国的《化学文摘》( CA ),英国的《科学文摘》( SA ),苏联的《文摘杂志》和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5年12月公布了200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CSTPCD ) 的最新统计结果,《物理》被引频次454次,与去年有所增加,影响因子为0.28。
表2 《物理》期刊评估数据
指标 年份 |
总被引次数 |
名次* |
影响因子 |
名次* |
基金和资助论文数 |
2000 |
218 |
8 |
0.254 |
16 |
67% |
2001 |
292 |
8 |
0.34 |
14 |
52.4% |
2002 |
360 |
9 |
0.32 |
15 |
54% |
2003 |
388 |
12 |
0.295 |
19 |
57% |
2004 |
454 |
11 |
0.28 |
23 |
62% |
*指在收录的31种物理类期刊中的名次
四、存在的问题
(1)虽然期刊的引用次数逐年增加,但影响因子停滞不前,编辑部认为也许需要加强评述文章的组稿,争取每期有至少1篇的精彩评述文章,希望编委会讨论并提出建议;
(2)编辑部策划组织的专题越来越多,但是还存在有的专题过于庞大(如“物理学与信息科学”专题有10篇文章)、安排上过于分散(例如每期一篇持续近一年)等问题。刘寄星编委的提议,专题系列每个专题文章数量不宜过多,以3—4篇为宜,每篇控制在8000字左右,一个专题的文章集中安排在一起刊登,这样产生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专题的策划和还需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
(3)“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实验技术”栏目的组稿面临困难,希望编委会提出意见以为指导。
(4)目前编辑部经常收到博士生写来的综述性文章,第二作者是其导师,这样的文章有的是博士生开题报告,有的是将该课题组多年工作的总结,如何对待这样的文章希望编委会提出原则性意见。
(5)期刊网站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进行功能上的提升,并加大对网站的宣传力度。
五、2006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重点栏目和专题文章的组稿工作,力争每期能有1—2篇精彩的文章。
(2)继续探索扩大个人和课题组订户的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进入每个实验室”的目标;
(3)在稳定现有广告客户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更多客户。
(4)与物理学会配合,做好对交纳会费的会员开放电子版的工作,扩大影响;
(5)完善期刊网站,做到投稿、审稿等工作都可以在线完成,提高稿件处理的效率;充实文章数据库,做到过刊全文上网。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期刊显示度,以推动期刊的电子版发行和广告工作;
(6)保持现有特色并持续不断地提高质量,将《物理》办成内容前沿、新颖,报道及时,覆盖面广,图文并茂的杂志,并力求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影响,成为物理学界人士喜爱的刊物。
《物理》编辑部
200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