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分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电子显微镜分会在中国物理学会的关心与支持下,成功举办了4次全国分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会,组团参加了第九届海峡两岸显微学学术研讨会。现汇报总结如下:
(1)2011年全国材料科学电子显微学学术会议
2011年全国材料科学电子显微学学术会议于10月23-28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显微学领域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邀请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参会并做大会邀请报告:叶恒强院士就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了准晶的历史与故事;张泽院士题为“尺寸效应对低维纳米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原位外场作用下显微研究”的报告,系统揭示了传统材料在尺寸下降到纳米尺度后表现出来的优越力学性能;薛其坤院士的报告“铁基超导电性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介绍了其研究小组在超导材料研究方面的工作;美国Illinois大学左建民教授的报告“Aberration correction for atomic resolution materials and interface analysis”介绍了球差校正电镜新技术在材料及其界面分析中的应用,开发了一种定量化的电子衍射技术;日本东北大学陈明伟教授报告了“纳米多孔金属的组织及特性”;万立骏院士报告了“材料表面反应及反应结构的STM原位研究”;澳大利亚Queensland大学邹进教授的报告“一维ZnS纳米结构的电镜研究”阐释了一维纳米线的生长的机理;德国Julich核研究中心贾春林博士题为“铁电氧化物偶极距的原子尺度研究”的报告围绕大家非常关注的铁电畴的结构展开,利用目前分辨力最高的球差电镜展示了原子尺度的偶极距;马来西亚Hing Hiang Lian教授的报告“Nanobio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samples using focused ion beam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介绍了如何利用扫描电镜和FIB技术对生物样品进行研究;彭练矛教授的报告“电子显微镜中纳米材料的电子和热电性能的原位研究”介绍了如何对纳米线进行人工可控性操作,利用一些微机械手,配合扫描电镜来测量单根纳米线的电学,热力学性能;俞大鹏教授的报告“高空间/高能量分辨的阴极荧光谱在若干基础材料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如何利用其设计的方法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进行高空间和高能量分辨力的系统研究;朱静院士报告了“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应用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的科研工作”。12个大会报告内容精彩,讨论活跃。与会代表对显微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已与国际前沿工作接轨表示鼓舞与欣慰。TEM分会场的22个学术报告及STM分会场的19个学术报告同样让与会代表振奋,报告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显微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对新材料领域微观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新成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
(2)第二届全国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理论与应用学术交流研讨会
2011年9月18-22日,“第二届全国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理论与应用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召开。来自中科院植物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遗传发育所、上海生化细胞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38个单位和共聚焦显微镜生产厂家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共聚焦显微镜的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展动态、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安排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浙江大学洪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同生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陈乐天教授,中山大学姚楠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边玮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任海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杨勇骥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陈吉龙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沈前华研究员,同济大学祝建教授,中科院植物所林金星研究员、金京波研究员、华学军研究员、邓馨研究员等17位专家做特邀报告,各位专家围绕现代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如免疫荧光、电子断层三维成像、FRET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等,在干细胞分化、大颗粒植物病毒的胞间运动、活细胞信号转导、植物抗病信号传导、植物亚细胞器变化、植物细胞骨架、生物显微-超微结构、流感病毒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转运、大麦抗病蛋白、拟南芥侧根发生、蛋白质移动、植物抗逆、植物复苏、花粉壁发育等诸多内容进行了精彩讲演和交流。此外,还有8位代表应邀做了专题报告。会议报告内容丰富,讨论热烈,进一步加强了国内相关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的发展。
(3)第三届全国应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2011年7月6-8日,由电子显微镜分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应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及应用专家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蒋毅坚教授致开幕词,大会组委会主任韩晓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教授分别致辞。北京科技大学杨平教授,武汉大学潘春旭教授等人分别作了题为“高锰TRIP钢马氏体相变取向依赖性的EBSD分析”、“EBSD技术在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的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EBSD技术在工业及文物鉴定领域的重大作用。会议共安排8个大会邀请报告、20个大会报告、6个厂商报告,展现了EBSD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与发展的最新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引进EBSD系统及分析技术。目前,国内已拥有EBSD系统150余套,在我国材料科学、地质矿物、微电子技术等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讨会为我国EBSD技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EBSD技术在我国材料科学分析领域的发展。
(4)2011年8月22–27日在长春召开“第十届全国农林电镜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医学电镜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冷冻电镜技术与结构生物学专题研讨会”
(5)第九届海峡两岸显微镜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海峡两岸显微镜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9-25日在台湾台南成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台湾显微镜学会主办。参会的大陆学者有33人,包括浙江大学张泽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叶恒强院士和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两岸学者就电子显微学方法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包括球差电子显微学,原位电子显微学,分析电子显微学,生物电子显微学,扫描谱学等。大会还邀请了国际电子显微镜联合会前主席ColiX教授等国际知名电子显微学科学家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