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波谱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1、 2011年10月12-16日,由波谱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波谱学分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详见附件1)。

    2、 2011年10月16-19日,“第四届亚太核磁共振研讨会(The 4th Asia-Pacific NMR Symposium)在北京成功举行(详见附件2)。

    3、 波谱专业委员会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联合主办的《波谱学杂志》按时完成了2011年第28卷、共四期的出版工作。

 

 

 

附件1:

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纪要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于2011年10月12-16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12位境外代表,以及近60位内地代表参加了本届报告会波谱学分会。会议以口头报告和墙报的形式共交流论文48篇。
    波谱学分会交流了磁共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35位报告人来自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北卡罗莱纳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内地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等院校。会议论文涵盖了磁共振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各个领域,反映出核磁共振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材料、医学、能源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届分会有较多年轻的海归或海外学者参会,并在会上展示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说明磁共振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不断涌现出具有竞争力的新生力量。
    经专家评定,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叶炎生、中科院大连化学与物理所刘鑫的两张墙报获得本届会议优秀墙报奖。
    本届分会得到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组委会的指导和波谱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件2:

第四届亚太核磁共振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四届亚太核磁共振研讨会(The 4th Asia-Pacific NMR Symposium)于2011年10月16-1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亚太地区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10名。会议共设3个核心报告,5个大会邀请报告,33个邀请报告和30个青年学者报告,另有90多篇论文作为墙报展示。
    会议特邀著名杂志Cell的副主编、哈佛大学医学院G. Wagner教授,核磁共振领域专业杂志J. Magn. Reson.的副主编、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所C. Griesinger教授,美国国家高场实验室核磁共振研究部主任T. Cross教授分别就蛋白质NMR研究新方法、蛋白质功能及动态过程的NMR研究、固体NMR—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等做了核心报告;邀请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黄太煌教授,J. Biomol. NMR杂志咨询委员K. Masatsune教授,加拿大肿瘤结构生物学研究会主席M. Ikura教授,以及第三届研讨会主席Choi Byong Seok教授就核磁共振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核磁共振在生命科学尤其是结构生物学中的重要应用等方面做了大会邀请报告。
    本届会议是近年来亚太地区核磁共振领域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为推动亚太地区核磁共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太核磁共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亚太各国家/地区轮流举办。此次研讨会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本次会议由亚太磁共振学会主办,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和北京大学共同承办,得到了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会议期间,亚太磁共振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举行会议,刘买利当选为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会议商定,下一届会议于2013年在澳大利亚召开。

 

 

(中国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