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分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物理学会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会全体委员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学术交流
1.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十一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
会议于2012年4月19~23日在昆明市召开。会议由高能物理分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来自全国55个单位、285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有72名研究生。
开幕式由云南大学物理科技学院院长张力教授主持。高能物理分会主任赵光达院士和云南大学副校长张克勤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特别邀请的12个大会综述性报告分别是:TeV物理理论(北京大学曹庆宏)、TeV物理实验(中国科技大学刘衍文)、未来高能加速器物理综合考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邹冰松)、大亚湾实验与theta13测量结果报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杨长根)、中微子物理(南开大学廖益)、BES III物理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董燎原)、轻强子谱学和强子结构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赵强)、重味物理进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吕才典)、暗物质实验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季向东)、宇宙学与暗能量(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李淼)、Study the QCD Phase Structure - Recent Results from ALICE at LHC and STAR at RHIC(华中师范大学许怒)、羊八井ARGO实验的物理结果与LHAASO计划进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马欣华)。会议还安排了132个分会报告分别在理论、实验和非加速器物理分会场上进行交流。来自全国各重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报告了高能物理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可喜的是,报告人中有很多青年学者。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会议期间,召开高能物理分会工作会议,进行第七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结果:
一等奖:黄燕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罗晓峰(中国科技大学)
二等奖:陈松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吴佳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三等奖:李汉林(华中师范大学) 张冬亮(中国科技大学)
张 雷(南京大学) 李新强(河南师范大学)
特别奖:温良剑(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占 亮(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于泽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会议最后,由赵光达院士和陈和生院士为获奖者颁奖。
2. 第七届 TeV 物理工作组研讨会暨邝宇平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
会议于2012年11月12~14日在北京举办,是邝宇平院士2005年发起成立的全国TeV物理工作组第七次年度交流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办,得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支持。参会人员100余人,其中研究生21人。
本次会议是在LHC上发现类Higgs粒子和LHC在8TeV能区运行对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探索不断给出新结果的背景下,为总结、理解、分析LHC的结果而召开的。会议共邀请国内外35位特邀报告人就与TeV物理相关,特别是与LHC实验最新进展相关的各个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报告与交流,其中包括11位来自海外的嘉宾,他们是:欧洲核子中心理论组的J. Ellis,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的R. S. Chivukula和E. H. Simmons,美国Connell Univ.的戴自海,德国Heidelberg Univ.的W. Wetzel,美国Wisconsin Univ.的陈新,法国奥塞LAL的D. Zerwas,美国Fermi Lab.的D. Hooper,美国Lawrence Berkeley Lab.的姚为民,美国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朱人元,以及美国Pittsburg Univ.韩涛。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薛其坤院士致开幕词,会议主席韩涛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的目的和组织情况,John Ellis教授做了题为“To Higgs or Not to Higgs?”的开场报告。
会议安排了为期半天的邝宇平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邀请与邝宇平先生合作过的国内外同行各自介绍其合作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邝宇平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人才培养,为推动清华大学乃至全国粒子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已桃李满天下。此次研讨会是对邝宇平先生80华诞的最好祝福。
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3. 全国第十届重味物理和CP破坏研讨会(HFCPV-2012)
会议于2012年10月25~28日在青岛市举行。会议受高能物理分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由烟台大学承办,得到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支持。全国22个高校及研究院所(含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学、美国阿贡实验室等单位的8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提交39个学术报告。
会议主题包括:西欧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北京谱仪实验、日本B工厂实验、重味介子弱衰变、重味介子衰变CP破坏、重味强子谱、量子色动力学,以及新物理模型等。与会者就上述国际前沿及热点问题以及未来重味物理的中长期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大会还报告了BES、Belle和LHC等实验的最新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验物理学家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增强了国内外学者在重味物理及CP破坏领域的交流,拓展了国内青年学者的视野,会议带来的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科研的发展,提升我国在高能物理、尤其是重味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增进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在本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本次研讨会也为推进国内重要领域的研究,促进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4. 第二届中国直线对撞机研讨会(CLCWS12)
会议于2012年5月29~3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理化技术所、电子所及高能物理所等单位的30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聚集了国内与直线对撞机研究相关的理论物理、实验物理、探测器技术、加速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相继介绍了LHC的最新物理成果和ILC的国际合作进展情况,总结了ILC、CLIC的合作情况,对ILC国际合作路线图、2012年12月ILC香山会议以及ILC国内论证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王贻芳介绍了目前我国高能物理合作的概况。他强调,应彻底改变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现状,尽快开展我国参与国际直线对撞机(ILC)论证工作。
亚洲直线对撞机指导委员会(ALCSC)主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高杰介绍了目前国际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情况。与会专家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就TeV物理、Z工厂、ILC物理实验研究、直线对撞机探测器设计,以及直线对撞机加速器技术研发等方面做了10个报告。
会议商定,我国应积极参与ILC国际合作,加强ILC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继续推动ILC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研发,并提出我国可能的实物贡献;同时,启动我国参加ILC项目的论证准备工作,进一步凝聚学术界的共识,争取国家预研经费的支持。
5. 第二届中国高能加速器物理战略发展研讨会
会议于2012年9月13~14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未来高能加速器物理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包括质子加速器、Higgs工厂、Z-工厂、电子-离子对撞机(EIC)等各种类型高能加速器及其物理以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等。专家们畅所欲言,积极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确立了相关专题的工作组和召集人,商定于2013年举办第三届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6. Z-工厂物理研讨会
会议于2012年11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理论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Z-工厂物理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了超级Z-工厂工作组的下一步工作建议以及撰写Z-工厂的“白皮书”计划等,商定2013年将继续举办Z-工厂物理研讨会。
二、科普宣传
1. 第18届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
活动于2012年5月19~25日举行。高能物理分会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积极响应并参加了本届科技周的活动。
本届科技周的主题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通过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大型科普博览的形式,向公众展示最新科技成果。高能物理所参展展品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模型、北京谱仪模型和互动机器人。对撞机模型以声、光形式演示了其工作原理;北京谱仪模型不仅演示了工作原理,还配有以小机器人为解说员的动画;互动机器人则以有奖问答的方式与公众互动,成为闯关游戏之一。另外,还为公众准备了“谢家麟院士荣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宣传彩页。
展览期间,本展位吸引了数千名不同年龄的观众驻足和参与互动。北京电视台、知识产权报等媒体对我们的展览活动进行记录和采访。共安排6名志愿者轮流承担解说、发放宣传册、为公众的科技护照盖章等工作,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
2. “走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专题展览
2012年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高能物理所共同举办的“走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专题展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正式启幕。该展览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图片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展的曲折历程、原理结构、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等。展览由近40块展板组成,创意大胆,设计新颖,色彩靓丽,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