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加速器分会 2007年工作总结

 

粒子加速器分会2007年工作总结归纳如下。

一、2007915在杭州召开了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1、何多慧理事长通报了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ACFA)成员和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理事候选人推选情况。经常务理事通讯推选,推选赵振堂和詹文龙担任ACFA委员;推选了张闯和赵红卫为加速器学会参加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张闯为理事候选人,并且被中国物理学会推选为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候选人。

2、张闯副理事长通报了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和2007年秋季学术会议情况。

3、郭之虞副理事长汇报了加速器学会网站的建设情况。现网站已经开通,投入试运行,请各位常务理事上网测试,提出改进意见。秘书处将在网站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学会工作的平台。

二、粒子加速器分会换届的原则、方法、程序和安排

粒子加速器学会第七届理事会(20042008)将于200810月届满。届时将召开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曁学术报告会,并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 

在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讨论决定采取“协商+选举”的原则与方法,产生第八届理事会。与会人员对本次会议之前收集的意见进行了讨论,参照上级学会有关规定和对我学会的疑问的答复,对有分歧的地方经过热烈细致的协商,就换届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1、组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何多慧理事长任组长,副理事长与秘书长为小组成员。

2、理事会的组成、理事资格等基本参照第七届理事会组成的规定,但对以下几点做了确认和/或修改:

1)第八届理事会的规模为: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4名;理事55名;常务理事22名。其中,理事的人数比第七届理事会减少14名。

2)理事始任时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对于已退休的同志担任理事,应要求在加速器界有一定的威望与号召力,并且推荐单位应保证支持其参加学会的活动,提供参加学会的学术活动的差旅费等。

3)不再给上级行政机关,如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等有关行政领导机关分配理事名额。

4)会员中的院士不再是当然理事,如果得到所在单位推荐,则计入本单位理事的名额。

5)不取消企业单位的理事名额。会议经过讨论,统一认识,认为国家要建立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是学会长远的目标。加速器学会在这方面有优良传统与很好的基础,今后应该继续保持。但是有理事名额的企业单位,应该i)在加速器行业中具有影响力;ii)在技术上有自己的特色;iii)或在加速器应用方面有代表性;iv)关心、支持加速器学会工作。

三、2007年学术交流会工作总结

1、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

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7915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加速器技术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等16个科研院所及学校的专家、教授、加速器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等共计219 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了192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大会上交流了24篇,分组会上交流了120篇学术论文。中国核学会领导、加速器分会理事长等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并于会前出版了《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以学术报告和专业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加速器总体和调试、控制和束流诊断、高频和微波、磁铁和电源、低温和超导、真空、注入和引出、辐射防护和剂量监测、测量准直、离子源与电子枪等技术,以及各类加速器的特种技术等。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有关加速器技术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交流了学术论文144篇。这些学术报告反映了我国加速器界近十年来加速器技术方面的成就和进步,也部分反映了世界上有关加速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代表们不但听取了学术报告,而且见到了老朋友,还结识了新朋友,这对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加速器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对年轻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和进步有良好帮助。

与会代表所报告的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述加速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会上,特别是大会报告上各位专家对加速器技术的各个方面(同步辐射光源的加速器技术、高功率微波及脉冲技术、加速器控制、加速器束流诊断、超导加速结构、RFQ加速系统、电子冷却技术、电子束及离子束的产生技术、磁铁设计和制造技术、THz波技术等)作了精辟的介绍和论述,并介绍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进步和现状。

二、进行专题报告

与会代表都体会到这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内容几乎涵盖了加速器技术的各个方面,值得高兴的是,这次会上所交流的学术报告的水平同上次会议相比已有很大的提高,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加速器界的科学工作者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所作出的令人鼓舞的研究工作。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这次会议上交流了10篇有关超导技术方面的论文(上次会议仅2篇),而且这次会议上还首次报告了超导高频腔在BEPCII上投入运行;EPICS系统已在我国的几台加速器的控制系统中投入使用;数字化技术已在电源以及束流测量等系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会上的学术报告还反映了模拟计算技术已在各方面得到应用,提高了设计水平并缩短了调试和研制时间。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我国加速器技术方面的进步。会议还反映我国加速器事业蒸蒸日上,加速器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交流和研讨了近几年来国内加速器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以及国际上的新进展,促进和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合作,取得圆满成功。大会组委会为开好本次交流大会作了大量的工作,与会代表对大会组委会和会务组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特别感谢17家加速器技术相关的企业对会议的大力赞助。组委会按照《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的征稿要求,汇集了 100 篇论文,刊登在本增刊上。大会组委会对《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辑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电子束、离子束和离子源的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

为推动电子束、离子束和离子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本行业的合作与发展,20071111-12日在北京召开了《电子束、离子束和离子源的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委会和粒子加速器学会离子源专业组联合主办,承办单位是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从电子束、离子束工艺与离子源技术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做以综述或评述为主的学术报告,并就在电子束、离子束和离子源的工业应用中的经验、问题与前景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约25人,会议口头报告14篇。

会议报告主要就以下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各类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研究;离子束技术在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强流束技术及其应用;从微米到纳米加工技术;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的工业应用;印刷行业中的材料表面改性;离子束表面技术在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电子束焊接的工业应用;微细加工中的聚焦电子束和聚焦离子束等。

3赵午加速器物理学习班

200736-65赵午在清华大学开设研究生课程-“加速器物理前沿”。课程分为十七讲,内容涵盖束流集团不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束团极化、激光加速、李代数等。每周二、四开课,每节课约3小时。课程列入清华大学课表,正式学生约十五名。流动学员若干。学员来自清华大学/高能所/中科大/北大/401等。

4束流不稳定性研讨班

200510-20075月,由高能所和清华大学工物系加速器实验室共同举办的束流不稳定性研讨班,主要学习赵午“Beam Collective Effects in High Energy Accelerators”一书,历时一年半,每12月举办一次集体学习,每次由指定学员主讲自学内容,约3-4小时。共举行13次讨论。学员来自高能所(10人)和清华大学(5人),指导老师来自高能所和清华大学工物系。该研讨班还请赵午先生指导了5次讨论,并作为高能所博士生学位课之一。

四、2007年的学术交流工作汇总与2008年的学术交流工作计划

报表已填好并上报!

                                      粒子加速器分会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