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分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物理学会领导下,在挂靠单位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下,经过学会全体理事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工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术交流

1.     首次分波分析国际研讨会

200712526日,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联合举办了首次分波分析国际研讨会。来自中、美、德、俄等国近四十名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分波分析是利用末态粒子的角分布和动量等信息确定末态粒子自旋和宇称的基本方法,对研究粒子的性质及其内部结构尤其是寻找和确认新型强子至关重要。利用未来在北京的BESIII和德国的PANDA等实验取得的巨大数据量,如何快速地得到可信的分波分析结果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分波分析方面的专家首先介绍了分波分析的基础概念和各种分析方法,讨论了相关的理论问题;来自实验领域的研究人员介绍了分波分析BESIIBaBar等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以及在JLAB实验中应用分波分析进行重子激发态等研究的计划;有关专家还针对目前和将来处理海量数据时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包括如何提高分波分析的速度、如何处理本底和物理边界、如何处理实验系统误差、如何确认分波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对将来在分波分析领域进一步合作研究的内容和合作方式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认为针对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分波分析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合作研究对强子谱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讨论中,各国代表同意成立分波分析工作组并争取更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人员加入该工作组。最后,会议决定定期在各国轮流举办分波分析国际研讨会暨工作组会议,下次分波分析研讨会将于今年夏季在欧洲召开。

2.     BESIII国际合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

BESIII国际合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于12324日在高能所召开。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切斯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夏威夷大学、华盛顿大学、德国吉森大学、GSI重离子研究中心、波鸿大学、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以及高能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科技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大等共22所大学和研究单位约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高能所副所长、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研究员主持。大会回顾了BEPCIIBESIII建造的进展情况,BESIII的离线软件以及BESIII物理分析工作的准备情况;听取了来自软件协调人、物理分析协调人、计算机委员会、合作组代表委员会、文章发表委员会及国际会议报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了他们提出的各项具体规则和章程。合作组软件协调人李卫东和物理分析协调人冒亚军教授(北京大学)主持了离线软件和BESIII物理分析工作的讨论和汇报。

会议着重讨论了未来BESIII物理分析的组织结构,经过修改,该方案得到了合作组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根据章程,北京大学冒亚军教授当选为下一届合作组副发言人,山东大学张学尧教授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次会议是在BESIII建造即将完成,物理分析即将全面开始之际召开的,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物理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大亚湾项目合作组第八次会议

2007年4月27至30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第八次合作组大会在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能所、原子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以及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休斯敦大学、伊利诺衣大学、衣阿华大学、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等三十多个国内外合作机构的八十多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是利用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测量中微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混合角θ13,这是目前国际粒子物理的重要前沿。它是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香港、台湾和美国能源部、捷克及俄罗斯共同筹集而成。

会议由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中方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贻芳研究员及该项目美方发言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陆锦标教授共同主持。会议共举行了两天全体大会及两天分组会议,共十一个分组,分六个会场进行。

会议总结概括了上次香港合作组会议之后各系统的工作进展情况,讨论了关键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下次合作组会之前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对于各方关心的工程建设及实验运行中的安全保障问题,与会各方也进行了讨论。

会议听取了山东大学加入合作组的申请,并同意接收其为合作组成员。至此,大亚湾合作组的合作单位增加到34个。

4.     高能量下宇称守恒恢复可能性研讨会

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先生的倡导下,高能量下宇称守恒恢复可能性研讨会(PPRHE07)于2007611-12日在我所成功举行。611上午9点,PPRHE07正式开始,陈和生所长主持并致欢迎辞,他对所有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宇称在低能量情况下大都不守恒,但在高能量情况下是否可能恢复守恒是物理学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次会议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方面,探讨在高能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未来可能建造的国际直线对撞机所能达到的能量下,宇称恢复对称的可能性,同时也探讨了在未来国际直线对撞机上可能进行的实验研究。

在开幕式上,李政道先生首先作了题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和不守恒》的报告。他在报告中用图形和数据生动地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将轻子和强子分为4组,在时间反演守恒的近似下,通过引入一种新的“隐蔽的”(hidden)对称性,保证每组都有一个零质量的本征态,进而引入破坏时间反演守恒的相因子,建立了中微子映射(mapping)矩阵及夸克的CKM矩阵与轻的轻子和夸克的质量的直接联系。李政道特别强调了此次会议恰值宇称不守恒发现50周年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逝世10周年,他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上述两个事件的纪念。

此次研讨会上,共有14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发表特邀学术报告14篇。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欧、美、日等八个国家的14位学者、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5位知名学者,以及60多位博士研究生等。

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高能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07719BEPC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高能所组织召开了高能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共有20位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其中有18名委员,包括方守贤、王乃彦、何祚、张焕乔、杨国桢等5位院士。

BEPC国家实验室主任方守贤院士和高能所副所长王贻芳首先对与会专家长期给予高能所和BEPC国家实验室的支持表示感谢。

会议由学术委员会高能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卫国主持。会上,李卫国、王贻芳、冒亚军、高原宁、陈宏芳、张学尧分别汇报了“BESII物理研究和成果”、“BESIII实验及高能所工作”,北京谱仪合作组合作单位,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山东大学参加BESIIBESIII的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各位专家认真听取报告后,对高能所和国内合作单位在BESIIBESIII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BEPC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国桢院士对BEPC/BES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并指出要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应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的组合和年轻人的培养。

大家就如何发展高能物理、研究所与院校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特别提出,北京谱仪合作组的科研项目应争取国家重大项目经费的支持,重视队伍中人才培养,要把高校作为培养基础力量的重要目标。希望BESIIBESIII的研究要过渡好,BESII的数据和成果要有好的结尾,要充分发挥归国人员和青年科技人员的才智。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多做一些科普宣传,让科学界和社会知道高能物理和相关技术是做什么的,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以争取对高能物理的支持。

会后,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BEPCII工程的主漂移室、BEPCII中控室、北京谱仪,以及大亚湾模型等。

6.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第九次大会

2007813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第九次大会在北京高能所召开。来自高能所、清华大学、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及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加州理工大学、休斯敦大学、伊利诺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仁斯利尔理工大学、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捷克查尔斯大学等26个国内外合作机构的近百余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以我为主的在国际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前沿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是国有大型企业首次支持国际最前沿基础研究, 开创了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先例。目前合作组已包括了欧美亚35个国际合作单位和150多位国内外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

2007年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关键的一年,要完成土建设计、土建工程开工、实验设计最后方案定型,并进入工程建造阶段。此次大会前,召开了为期四天的内部实验设计评审会,工程各系统的前期工作在评审会上得到了专家的审议,为合作会取得圆满结果奠定了基础。

大会由高能所副所长王贻芳研究员主持。项目中方发言人、工程经理王贻芳研究员、美方发言人陆锦标教授及工程经理W. R. Edwards教授首先向合作组作了报告,总结了上次合作会后的可喜进展、提出了下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大会听取了各分系统的工作汇报,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同意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推动了设计方案的定型。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这一关键时刻各合作单位、各成员之间更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相互配合、统一方案,以顺利进入工程建造阶段。

土建开工仪式将于1015在广东揭幕,王贻芳副所长诚挚地向与会代表发出了邀请。

7.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7年9月6,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高能所举行。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基础局李定局长,高能所陈和生所长,理论物理所吴岳良所长,兰州近代物理所魏宝文院士,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应物所副所长朱志远,国家天文台刘晓群书记,及近20位院士等出席庆祝大会。大会由高能所副所长王贻芳主持。

基础局李定局长首先宣布了中科院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批文,和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的组成。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由高能所和北京天文台、兰州近代物理所、理论物理所、上海应用物理所 五个单位联合组建,挂靠在高能所。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高能所所长陈和生院士担任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詹文龙、赵刚、徐洪杰、吴岳良担任副理事长。李定局长还宣读了理事会章程。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大科学装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也是中科院的特色和优势,院党组非常重视大科学装置的相关工作,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的研究基地是院创新三期“1+10”基地之一。他指出,成立中心是促进研究所之间的合作、理论与实验的交叉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大科学装置的工作能够得到理论物理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使工作更富有成效。他还指出,中心作为联合研究单元,运行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希望中心不断创新,探索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他强调,人才是关键,老一代科学家对中心的成立大力支持,希望青年科研人员有所建树。最后,他祝愿中心越办越好,为促进中科院、国家在与大科学装置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提供支持和平台。

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祝贺中心成立,并表示基金委将大力支持中心的工作。他回顾了自己做研究工作的三点希望:希望在我国的大科学装置上做实验;希望所做的实验是由我国理论工作者预言的;希望完成的实验结果由我国的理论工作者解释。他欣喜地表示,现在这样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他希望中心发展壮大,对我国在大科学装置上开展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并希望将来能够由理论工作者提出建设大科学装置的意见,引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

高能所陈和生所长在发言中表示高能所将全力支持中心的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在中科院、基金委的支持下,在中心理事会、学术委的指导下,完善中心的架构和运行机制,联合有关各所共同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和取得重要成果做出贡献。他指出,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也是中科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多项大科学装置正在建设中。他希望大科学装置坚持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研究成果,分析规律。他还希望中心积极开展依托先进光源和散裂中子源等大装置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同时认真做好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的规划,并努力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队伍。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共同为中心揭牌。

理论物理所所长吴岳良,兰州近物所魏宝文院士,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应物所副所长朱志远、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也在庆祝大会上发言祝贺中心的成立。

随后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确定了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推举了邹冰松研究员担任中心的第一任主任, 并深入讨论了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取得了共识。

8.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破土动工

20071013,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深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破土动工。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程津培、广东省副省长钟阳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美国能源部科学局副局长罗宾.史塔芬、深圳市副市长李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总经理贺禹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院士主持庆祝仪式,衷心感谢科技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美国能源部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发来了贺信,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合作组中方发言人王贻芳在庆祝仪式上报告了项目进展情况。

中科院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在致词中指出:“中微子研究在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理解和研究比目前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更基本的大统一理论、对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调整我院科技布局,是创新三期一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中科院的基础研究将着力优化布局,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强化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优势领域方向的支持。中科院作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单位,将一如继往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他预祝在各方的努力下,特别是在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实验能获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创新成果。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程津培在致词中谈到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他说:“1979年,邓小平先生和卡特先生亲自开创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这一合作开启了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大规模合作并逐渐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建设和后来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是两国在这一领域合作的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他表示,相信双方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上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这一合作,有中外科学家们的才智和努力,有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实验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在致词中谈到:“从19世纪至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有许多自然之谜等着人们去解决。其中牵动全局的问题是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能否突破?如何突破?中微子正是有希望的突破口之一。”他表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继续加大包括中微子研究在内的粒子物理研究的资助力度,努力为中微子研究的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持。

美国能源部基础科学局副局长罗宾.史塔芬在致词中说:“来到这里使我们激动异常,因为这里将创造新的科学历史。就在我们举行庆典的地方,科学家们即将以当世最精确的方式来测量自然界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有助于人类揭示一个自然界最深的奥秘:在宇宙大爆炸之初,物质与反物质本应等量同生。但在观测中,我们没有发现反物质的任何迹象,世间的反物质究竟藏于何方呢?”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在贺信中说道:“参加这一实验的中国、美国、俄国、捷克等国的科学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坚信,这个实验一定能在他们的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达到预期的实验精确度。预祝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早日建成,实验取得成功!”

广东省副省长钟阳胜、深圳市副市长李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总经理贺禹在贺辞中都指出:有了国家、地方和研究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一定能成功并取得一批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广东省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参与国家基础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途径。他们都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支持这一项目的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力争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范例。

随后,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七位领导同志和外宾在鞭炮齐鸣声中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揭牌,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庆典结束后,承担隧道建设任务的中铁十五局在中微子实验厅的隧道入口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该实验是在我国进行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中美两国目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有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俄罗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研究单位的19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高能物理所副所长王贻芳介绍,目前项目的方案设计与论证、探测器的设计与关键的小模型实验已顺利完成,已具备设备制造的条件,即将开始生产,该实验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隧道与实验厅建设和探测器制造,一年时间完成探测器的安装与调试,争取2010年底开始取数,预计三年后达到物理目标。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李志刚、基础局局长李定、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举良、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广州分院院长陈勇、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培文等领导 ,我所党委书记王焕玉、方守贤院士、韦杰研究员、及大亚湾中微子课题组的有关同志参加了动工典礼。

二、科普工作

1、高能所第三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519是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作为其中一部分,高能所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撞”出物质奥秘,展现“高能”魅力 ,正在紧张进行加速器调试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特停机一天向公众免费开放。

上午830,中科院研究生院450多位研究生以及北京同文中学50多名师生等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的开幕式。高能所副所长姜晓明致开幕词,他简要介绍了高能所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代表高能所对前来参观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开幕式后精彩的科普报告开始了,能容纳三百余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张闯研究员的“漫谈对撞机” 和卢方军研究员的“中国开始黑洞探测之旅”深入浅出,为听众揭开了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的神秘面纱。许多人坐在地上,甚至站着听完报告,报告过程中气氛十分热烈。此会议室在科普报告结束后循环播放录像:《高瞻远瞩,亲切关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前进中的高能物理所》。另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会议室安排了曹俊研究员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和冯松林副研究员的“核分析技术考古简介”两场科普报告。听众们踊跃提问,对世界最前沿的中微子实验研究及核分析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高能所为本次开放活动安排了丰富的参观内容,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模型、直线加速器、束流输运线、储存环双环隧道及中央控制室、同步辐射实验室、北京谱仪大厅、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参观者能充分领略到大科学装置的壮观,亲身感受到世界最前沿科技的冲击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的神奇。5月19全天共接待了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所属过程所、大气物理所、地球物理所等各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党校、中科院老年科学家俱乐部、北京《收藏家》杂志社编辑部、科学出版社《科学世界》杂志社、北京理工 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同文中学、北京育英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中关村中学,本所职工及家属等共1200余人。许多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感慨地说,孩子不一定都能理解今天看到的,但是能感受到高能物理的魅力,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会很有启发。

本次活动中,高能所科技处共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册和部分纪念品,高能所文献信息部在活动中赠送200本《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受到物理爱好者的欢迎。高能所集邮协会在本次活动中也展示了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邮品,广大集邮爱好者欣喜异常。高能所同时派人参加了在中关村举行的“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开幕式活动,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2、高校学生暑期参观高能所

815,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190多名学生和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的10名学生代表在科研业务处、实验物理中心、研究生部的组织下来到高能所,进行了为期一天探访“物质”奥秘的特别之旅。

简短的科普宣传片放映之后,所党委书记王焕玉在百忙中为到访的学生做了一场有关高能所整体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一张张珍贵的图片附上恰当的讲解,使初涉物理之门的年轻的大学生们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声名远播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及它正在进行的改造工程。另外,空间天文X射线探测器的研制、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核分析技术在生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散裂中子源工程……高能所诸多高端科研项目引起了大学生们的浓厚兴趣,报告之后广泛而热烈的现场答疑因为时间所限不得不三度打断。

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吕军光研究员随后向来访的大学生们专题介绍了正在改进并即将投入运行的北京谱仪III,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从谱仪的整体结构到内部多个探测器的构成,从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学系统、控制系统到电子学版的创新设计,由外到里,或图片分解,或娓娓讲述,200多名物理学的未来精英们第一次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粒子物理探测的诸多奥秘。

下午200,大学生们分别实地参观了直线加速器和北京谱仪。参观现场,直线加速器的工程人员循循善诱,为到访者答疑解惑;谱仪大厅的工作依然忙忙碌碌,工程人员劳碌的身影则为来访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课。

三、组织工作

筹备将于明年426428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和第五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07年学会继续为全体理事订阅《现代物理知识》科普期刊,并及时把常务理事会纪要、会员交费情况等在网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