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国物理学会及其分支机构主办的期刊

第一节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期刊

一、《物理学报》

刊物简介

《物理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高级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33年,是目前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中国物理学刊物。该刊始终坚持国际一流期刊的选稿原则和编辑规范。它以论文水平高、创新性强、发表速度快的特点赢得声誉。内容包括:基本粒子和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流体和等离子体物理,凝聚物质的结构、热学、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质,物理学交叉学科及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各领域的理论、实验及应用。

《物理学报》被《SCI》、《EI》等17种国内外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1999年被引频次为772次,他引率为82%,影响因子为0.415,引用半衰期为3.77。该刊一些原创性成果的论文,不断被引用达35年以上,在国内物理类期刊中该刊被引频排列第一位,他引率、引用半衰期名列前茅。

近几年来,该刊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2000年本刊影响因子为0.603,总被引频次为1055,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为87.73,各项指标比1999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物理学报》的平均发表周期已缩短到6个月左右。“研究快讯”类论文的平均发表周期为3个月左右,如果是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周期还可以缩短到12个月,甚至更短。

该刊在历届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和中科院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物理学报》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荣获中科院优秀期刊特等奖。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

第一届(19331947

      严济慈

      顾功叙   江仁寿        钱临照   施汝为   王淦昌   王竹溪

吴大猷   余瑞璜   张文裕   赵忠尧   钟盛标   周培源   周同庆

  钱临照   王竹溪

第二届(19481949

      严济慈

      顾功叙   桂质廷        彭桓武   钱临照   王淦昌   王竹溪

吴大猷   赵忠尧   钟盛标   周同庆

  王竹溪   顾功叙

第三届(19501951

      王竹溪

  钱临照   彭桓武

      顾功叙   桂质廷        彭桓武   钱临照   王淦昌   王竹溪

吴大猷   张宗燧   赵忠尧   周同庆

  王竹溪   钱临照

第四届(19521953

      王竹溪

  钱临照   彭桓武

      冯秉铨   顾功叙   桂质廷   何增禄   钱伟长   王淦昌   余瑞璜

虞福春   张宗燧   赵忠尧   周同庆

第五届(19541979

      王竹溪

  钱临照   彭桓武

      冯秉铨   葛庭燧   顾功叙   桂质廷   何增禄   陆学善   孟昭英

钱三强   钱伟长   王大珩   王淦昌   余瑞璜   虞福春   张宗燧

赵忠尧   周培源   周同庆

第六届(19801988

      王竹溪

  管惟炎   李荫远   谢希德

      鲍家善   蔡建华   戴元本   方励之        甘子钊   郭可信

     胡济民   黄宏嘉   金星南   李整武   马大猷   潘孝硕

钱临照   唐有祺   王宁武   王震西   王之江   吴式枢   吴詠时

杨国桢   杨立铭   周光召   周世勋

  刘素娟   刘大乾   章志英

第七届(19891994

      黄祖洽

  李荫远   梁敬魁   戴道生

      陈式刚   戴元本   方励之   龚昌德   霍裕平   李方华   李家明

秦运文   沙国河   邵美成   陶瑞宝        王本仁   王之江

夏建白   冼鼎昌   许谨诚   许顺生   杨福家   杨国桢   杨泽森

          郑林生

  刘素娟   刘大乾   章志英

第八届(19951999

      黄祖洽

  梁敬魁   戴道生   叶佩弦   张立纲

      丁鄂江   贺贤土   侯晓远   霍裕平   甘子钊   欧阳钟灿

     唐叔贤   王肇中   吴杭生   解思深   徐至展   杨福家

杨纲凯   杨国桢   叶朝辉        张维敬   张振宇   郑志鹏

朱清时

R.Graham   Michiyoshi Tanaka   T.TéL

  章志英   王清华   刘素娟   刘大乾   唐棣生

第九届(20002003

      王乃彦

  梁敬魁   赵忠贤        张立纲   章志英

      陈式刚   丁鄂江   冯世平   贺贤土   侯晓远        霍裕平

甘子钊   李方华   刘文汉   闵乃本   聂玉昕   欧阳钟灿

任尚芬        沈保根   沈志勋   苏肇冰   唐叔贤   王恩哥

王肇中   吴杭生   夏建白   冼鼎昌   解思深   徐至展   杨福家

杨纲凯   杨国桢   叶朝辉             张维敬   张振宇

郑志鹏   朱清时

F.R.de Boer   H.F.Broun   R.Graham   Michiyoshi Tanaka   T.TéL

  章志英   王清华   刘素娟   刘大乾   唐棣生

二、《物理》

刊物简介

《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科技月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创刊于19726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05。本刊以综述文章为主,集知识传播与信息服务为一体,既具有高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多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荣获2000年中科院优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

本刊论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国内同类期刊前列,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等国际核心数据库所收录,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物理学类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核心数据库收录。

本刊的宗旨是深入浅出地评述国内外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各前沿领域的重要新进展、新知识,介绍物理学新技术成果以及与物理学关系密切的高新技术,报道物理学界的重要事件和各种信息,引导读者及时跟踪物理学新思想和新动向,促进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促进我国物理学知识创新工程和教学工作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的读者对象是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全体工作者,包括在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和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科研管理的研究人员、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等。

本刊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研究快讯”、“评述”、“知识和进展”、“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实验技术”、“讲座”、“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物理教育”、“问题讨论”、“书评和书讯”、“前沿和动态”、“科学基金”、“中国物理学会通讯”、“物理新闻”、“学生园地”和“信息服务”等。

本刊主要内容为:(1)及时报道国内外物理学工作者取得的有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2)评述国内外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各前沿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深入浅出地描述物理学各领域发展图景;(3)介绍与物理学关系密切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物理学新技术成果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前景;(4)介绍物理学新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新实验仪器;(5)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前沿热点领域的专题知识讲座;(6)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和国内外重要物理学科研教学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介绍;(7)研究和探讨物理学教育和教学的改革问题,选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思想火花;(8)报道来自中国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要信息;(9)刊登书评和书讯、会议信息、招生求职信息等。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741978

      何祚庥

  应崇福   张志三   赵凯华

      咯兴林   何寿安   李文铸   聂玉昕   徐亦庄   许振嘉

  徐克明   何寄梅   冯禄生

第二届(19781982

      应崇福

  赵凯华   许振嘉(19781982

徐积仁   王殖东   李国栋(19801982

           高之纬*  高万全   芶清泉   郭威孚   何寿安   何祚庥

金建中   李华钟   李九如   李启善   李文铸   刘绍伯   刘绪平

柳树滋   罗遵度   骆东淼   聂玉昕*  饶冠树   申先甲   沈觉涟

孙汉城   汤定元   唐懋荧   佟富功   汪正凡   王承瑞   王木凯

王治梁   吴培亨   吴自勤*  肖瑞文   邢洪业        徐焕章

徐教林   叶建祺   閻金铎   尹鸿钧   张光寅   张敬业   张乐惠

张元仲*  张振忠   张祖文   赵静安*  赵克功   赵忠贤*  郑耀华

周世勋   朱正元

  冯禄生   邓存熙   田淑琴   何木芝   路学辛

第三届(19821986

      梅镇岳(19831984   吴自勤(19841986

  吴自勤(19831984   王殖东(19831986   叶佩弦(19841986

      陈立泉   龚昌德   顾以藩   李国栋   聂玉昕   孙汉城   汤定元

汪世清   王树芬   徐其昌   许煜寰   许振嘉   杨福家   张光寅

张家铝   张元仲   赵凯华   赵忠贤   周瑞英   周志刚

  冯禄生   邓存熙   田淑琴   路学辛   姜长山

第四届(19861991

      吴自勤

  叶佩弦   王殖东   胡伯清(19891991

      陈立泉   邓祖淦   冯国光   龚昌德   顾以藩   黄寿令  孔凡平

李国栋   李增发   李治成   柳百新   聂玉昕   邱明新  宋菲君

孙汉城   汪世清   肖定全   熊光楠   徐其昌   许煜寰  许振嘉

閻守胜   杨福家   杨赝善   姚凯伦   张元仲   赵凯华  赵忠贤

周志刚   (以上为19861991

陈正豪   范希武        麦振洪   唐文国   钱祖文(以上为19891991

  冯禄生   路学辛   田淑琴   李世蓉

第五届(19911995

      王殖东*

  聂玉昕*  胡伯清*  閻守胜*

      陈正豪   范希武        麦振洪   唐文国   钱祖文(以上为19911992

白春礼*  陈难先   陈润生   邓祖淦   杜祥琬   顾以藩   李国栋

柳百新   闵乃本   宋菲君*  孙汉城   汪世清        王新林

吴自勤   肖定全   许振嘉   杨福家   姚凯伦        张元仲*

赵凯华   赵忠贤        周炳坤(以上为19911995

  冯禄生   路学辛   田淑琴   李世蓉   何凤杰

第六届(19951999

      王殖东*

  閻守胜*   聂玉昕*  胡伯清*  冯禄生*

      白春礼*  陈难先   陈润生   陈正豪   邓祖淦   杜祥琬   范希武

胡仁元             李国栋   柳百新   麦振洪   闵乃本

钱祖文   宋菲君*  孙桂琴   孙汉城   汪世清         

闻海虎   吴自勤   肖定全   杨福家   姚凯伦        张立德

张元仲*  赵凯华

海外编委  羊国光        张希成

  冯禄生   朱伯荣   李世蓉   古丽亚

第七届(19992003

      閻守胜*

  聂玉昕*  胡伯清*  张元仲*  冯禄生*

      白春礼   陈润生   陈正豪   褚君浩   邓祖淦   杜祥琬   范希武

顾以藩   郭光灿   胡仁元        李师群   刘寄星   麦振洪

闵乃本   钱祖文   宋菲君*            王殖东   魏炳波

闻海虎   吴自勤   肖定全   叶朝辉   詹文龙     *   

     张焕乔   张守著   赵凯华   朱震刚   邹振隆

海外编委       张希成

  古丽亚   冯禄生        朱伯荣(19992000   李世蓉(19992000

三、《物理教学》

刊物简介

《物理教学》杂志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中级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7年,至今已出版244期。本刊主要读者为中学物理教师,兼顾大学普通物理教师和大专院校物理专业学生。主要内容介绍物理学科的新发展、中学物理教材、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仪器制作,现代化教学手段,国外物理教学动态及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等。

《物理教学》编委会成员由中国物理学会聘请,由富有教学经验的大学骨干教师和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级教师组成。为了保证刊物质量,编委会实行稿件三审制(初审、复审、终审),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讨论有关提高杂志质量的措施。由于措施得力,保证质量,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先后被中国科协、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期刊,并三次被评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

《物理教学》除按常规组稿、选稿外,还以多种形式办杂志,开展各种活动,寓办刊于活动中,如在刊物上曾两次举办“演示实验优秀作品评奖活动”、“优秀文稿评选活动”、“微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秀程序评奖等。

为了推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加强各地区教学经验交流,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持下,《物理教学》从1982年起已主办4次“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举办2次“全国微机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研讨会”,还举办了“全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全国确立了杂志的权威性。

《物理教学》除每月定期出版刊物外,编辑部还和有关出版社协作出版“普通物理教学经验文集”、“教学结晶”、“实验集锦”、“名师授课录”、“高中物理重点知识教学”、“高中物理八讲”、“生活与物理”等20余本书籍。

《物理教学》于1994年开始与香港数理教育学会联合出版《物理教学》英文版,每年一期。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791989

      许国保

  邬学文   蔡怀新   赵松龄   宓子宏

      陈维梅   陈延沛   段天煜   何国柱   雷树人   李华钟   李文彬

梁昆淼        钱振华        汪思谦   王治梁   吴式枢

宣桂鑫   阎金铎        袁定一   张梦心   张瑞琨   张锡年

周仲璧   朱福忻

  宓子宏   杨锦文   钟亭芳   周恩光

第二届(19891992

      许国保

  邬学文   宓子宏   赵松龄   蔡怀新

      陈延沛   杜秉祺   冯容士   雷树人   李文铸   梁昆淼    

刘运来   陆慧英        钱振华   沈珊雄   汪思谦   王兴乃

吴伯玫   宣桂鑫   阎金铎   杨再石   袁定一   张楚心   张瑞琨

张锡年   郑庆升   郑永令

  宓子宏   杨锦文   钟亭芳   周恩光

第三届(1992   

      宓子宏

  邬学文   赵松龄   蔡怀新

      蔡怀新   陈延沛   杜秉祺   冯容士   雷树人   李文铸   梁昆淼

     刘运来   陆慧英        宓子宏   钱振华   沈珊雄

汪思谦   王兴乃   邬学文   吴伯玫   宣桂鑫   阎金铎   杨再石

袁定一   张梦心   张民生   张瑞琨   张锡年   赵松龄   郑庆升

郑永令   郑自良   钟亭芳   周恩光

  宓子宏   杨锦文   钟亭芳   周恩光

四、《物理学进展》

刊物简介

《物理学进展》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是国内唯一刊登物理学评述性论文的刊物,创刊于1981年,季刊,每期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教授任主编。

《物理学进展》刊登综述性的评论文章,为读者阅读当前的期刊文献,了解物理学的进展提供方便,即能使刚参加物理学研究工作的人有门径可循,又可使广大的物理学工作者通过它来加深对本分支学科新发展的理解和掌握,并及时了解其他领域中的新成果,扩大视界,相互启发。《物理学进展》还注重沟通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边缘学科的成长。我们相信,这样的刊物将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发展和培养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刊介绍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进展和成就,即着重反映物理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和新兴领域中的活跃状态,也反映那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分支学科中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新动向。对于和物理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则采用物理学工作者所熟悉的语言来描述这些领域中的新进展。同时也充分注意和及时介绍近代物理学的新应用以及其他学科和技术对物理学所提出的新课题。论文由中外学者撰稿,形式多样,包括对某一专题全面的总结评论;对新概念、新理论仔细讲解和系统论述;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见解和展望;对国内外较为出色的工作成果的总结汇报;对最新的重要发现进行及时的系统报道并给予可能的评价。

《物理学进展》所刊论文80%是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许多论文获得了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本刊被国内所有权威性检索刊物列为重点检索对象,并加入清华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ChinaInfo》(网络版),是物理类的核心期刊,从1997年至今,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期刊中一直排序为物理类期刊第一名。

《物理学进展》的读者对象是具有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以上的从事物理研究及教学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及高年级的大学生。

《物理学进展》由全国各地邮局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国内刊号:2855,国外刊号:Q682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11984

       

  卢鹤绂   汤定元   周世勋   翟宏如   蔡建华    

      鲍家善   戴元本        方俊鑫   方励之   甘子钊   芶清泉

关定华   郭可信   郝柏林   何寿安   胡济民   霍裕平   李整武

林兰英             施士元   孙景李   谈镐生   唐孝威

陶瑞宝   王之江   王天眷   魏荣爵   徐躬耦   许少鸿   杨福家

殷鹏程   张志三   赵静安   周国成   周孝谦

       刘协祯     进(19801984

第二届(19851988

       

  周世勋   翟宏如   蔡建华        沈学础   孙景李

      鲍家善   陈金全   陈立泉   戴元本   丁达夫        方励之

郝柏林   霍裕平   李正中   刘颂豪   楼南泉   罗辽复   闵乃本

     孙景李   唐孝威   陶瑞宝   王鼎盛   王兆永   王之江

魏荣爵   吴成礼   徐躬耦   杨福家   杨威生   姚希贤   殷鹏程

张新夷   赵静安   周孝谦   邹广田

    杰(1985  刘协祯     进(19851988

第三届(19891994

       

  周世勋   翟宏如   蔡建华        沈学础   王广厚

      鲍家善   陈金全   陈立泉   戴元本   丁达夫        方励之

郝柏林   霍裕平   李正中   刘颂豪   楼南泉   罗辽复   闵乃本

     孙景李   唐孝威   陶瑞宝   王鼎盛   王兆永   王之江

魏荣爵   吴成礼   徐躬耦   杨福家   杨威生   姚希贤   殷鹏程

张新夷   赵静安   周孝谦   邹广田

  刘协祯     伟(19891991

刘协祯   曹乃鹏(19921994     

第四届(19951999

       

       翟宏如   李正中        沈学础   王广厚   刘协祯

      陈金全   陈立泉   戴元本   丁达夫   方荣川   顾秉林   郝柏林

霍裕平   李家明   李振亚   刘颂豪   楼南泉   罗辽复   闵乃本

     欧阳钟灿          唐孝威   陶瑞宝   王鼎盛   王之江

魏荣爵   吴培亨   冼鼎昌   徐躬耦   杨福家   杨威生   杨展如

姚希贤   叶朝辉   殷鹏程   张新夷   诸永泰   邹广田

  刘协祯   曹乃鹏

第五届(2000   

       

  王广厚   刘协祯   邢定钰   汪子丹   李正中        金晓峰

翟宏如

      陈坤基   陈立泉   丁达夫   方荣川   顾秉林   郝柏林    

金国钧   李家明   李振亚   刘颂豪   楼南泉   罗辽复    

欧阳钟灿          沈文庆   水永安   唐孝威   陶瑞宝    

王鼎盛   王之江   吴培亨   冼鼎昌   杨威生   杨展如   姚希贤

叶朝辉   朱永元   张新夷   诸永泰   邹广田

  刘协祯    

五、《Communications in Theortical Physics

刊物简介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是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英文版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1月。本刊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报道和刊登国内外、主要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简报及快讯等。刊出内容广泛涉及原子、分子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非线性理论、原子核理论、流体及等离子体理论、粒子物理及量子场论、理论天体物理、宇宙论、相对论以及理论物理发展前沿的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理论生物物理、数学物理、计算物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物理系师生。为保证重大科研成果的优先权和首创权,对学术意义重大且具有时间竞争性的研究论文、简报和快讯,一经审定属实即可优选安排发表,论文的平均发表周期约为七个月左右。

作为科研工作的直接信息源和中国理论物理研究最新成果对外交流的一个主要窗口,《理论物理通讯》本着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活跃学术、服务读者为宗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期刊的学术质量放在第一位,力求以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奉献给读者,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参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理论物理通讯》现在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物理专业期刊,在促进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推进中国理论物理研究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扶持和培养青年研究人才等方面取得突出的社会效益,曾先后荣获国家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特别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正日益受到海内外科技界的重视。近十几年来,《理论物理通讯》一直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连续收录。此外,《理论物理通讯》还被英国的《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和美国的《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收录。同时,该刊还被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以及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中心数据库等数据库和文献检索与评估系统收录。

《理论物理通讯》采用编辑排版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从1989年开始,期刊排版就采用国际上通用的LaTeX排版软件在编辑部内实行计算机排版。从90年代中期开始,编辑部又不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编排论文的所有插图,全面实现图文混排,使期刊的版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国际期刊的排版规范。

《理论物理通讯》的国际刊号为ISSN 02536102 ,国内刊号为CN112592/03。每年出版两卷,每卷六期,全年12期,大16开本双栏排版,每期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21988

      彭桓武

  何祚庥   郝柏林   谢希德   周光召

      蔡建华   陈式刚   储连元   戴元本   段一士   方福康   方励之

郭汉英   郝柏林*  何祚庥*  侯伯宇        黄祖洽   霍裕平

金星南   李华钟   李家明   倪光炯   曲钦岳   阮图南    

吴式枢   徐躬藕   徐锡申   杨立铭   张金如   朱洪元

  程希有    

第二届(19891995

      何祚庥

  戴元本   郝柏林   黄祖恰        朱重远

      鲍诚光   蔡建华   陈式刚   储连元   方励之   高崇寿   葛墨林

龚昌德   郭汉英   郭硕鸿   郝柏林*  贺贤土   侯伯宇    

     霍裕平   邝宇平   雷啸霖   刘寄星*  倪光炯   蒲富恪

阮图南        孙洪洲        余友文   周光召   朱重远*

卓益忠

  周金华   郝江萍   奉立诚   程希有

第三届(1996   

      何祚庥

  戴元本   郝柏林   黄祖洽   刘寄星        郑伟谋   朱重远

      鲍诚光     鸿   陈式刚   高崇寿   葛墨林   龚昌德   顾本源

郭汉英   贺贤土             邝宇平   雷啸霖   林宗涵

楼森岳   刘寄星*  马东平   蒲富恪   阮图南        孙昌璞

孙洪洲   杨展如   姚凯伦   余友文   张肈西   赵恩广   赵光达

郑伟谋*  郑希特   朱邦芬   朱重远*  卓益忠

  周金华                  程希有

六、《大学物理》

刊物简介

《大学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以高校物理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2年。其宗旨是:紧密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物理教学实践,开展学术交流,报道研究成果,介绍物理学在技术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应用及物理学前沿进展,以提高我国高校物理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是我国高校物理教学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刊物,被确定为物理类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与高校物理教学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研究成果及进展报道,实验物理技术与实验方法、计算物理、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问题、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前沿综述、专论、物理·自然·技术·社会、物理学史等。读者对象为高校物理教师、学生、中等学校物理教师和物理学工作者等。

本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些澄清或纠正了某些国内外教材或文献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和错误;有些对扩展教师知识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论文的内容完全可以用来更新国内外教材的相应内容。在推广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我国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本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导向作用。本刊所刊登的论文反映了我国高校物理教学发展的水平和面貌。就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从整体学术水平来看,与国际上同类刊物相比,是毫不逊色的。20年来,《大学物理》以严肃的科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受到广大读者的信赖与欢迎,被读者誉为“研讨教学、解决疑难、交流学术、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良师益友。1992年本刊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为月刊,每期48页,国内由邮局发行,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20;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发行代号:M679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1.61984.8

      赵凯华

  喀兴林   丁俊华   潘维济    

      蔡伯濂        陈鹏万   戴鹤岗   戴学勋   苟增光   黄淑清

贾起民   姜培复   蒋玉桢        李金锷*  梁家宝*  梁昆淼*

  *  刘光玉   罗贤民   孟祥礼*  孟韵池   佘守宪*  谭成章*

王明达*  吴泳华     *  张三慧   郑庆璋   周广权   周国立

朱泳春   邹延肃*

       陈金芸   朱济娥   邓介亭   程复兴(19821984

第二届(1984.91987.9

      赵凯华

  喀兴林   丁俊华   潘维济    

      蔡伯濂        陈鹏万   戴鹤岗   戴学勋   苟增光    

胡海若*  惠和兴*  黄淑清   贾起民   姜培复   蒋玉桢    

李金锷*  梁昆淼*    *  刘光玉   罗贤民   孟祥礼*  祁有龙

佘守宪*       谭成章*  吴代鸣*  吴泳华     *  杨再石

张三慧   郑庆璋   周广权   周国立   朱济娥   朱泳春   邹延肃*

       陈金芸   朱济娥   孙肇玲(19851986

张静江   陈金芸   朱济娥   孙肇玲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19871988

第三届(1987.101991.10

      赵凯华

  喀兴林   丁俊华   潘维济    

      蔡伯濂        陈鹏万   陈宗蕴   戴学勋   杜定旭   封小超*

冯启元*  付传鸿*  傅英凯*  苟增光        何宝鹏*  胡盘新

惠和兴*  黄润荣*  贾起民        蒋玉桢*       李光惠

李玉柏   李文博   梁昆淼*    *  孟祥礼*  祁有龙   钱振华*

佘守宪*  孙肇玲*  谭成章*  王志珪   吴泳华   奚定平   肖家鑫*

许乔蓁        杨再石   原中枢     *  张静江*  张三慧

郑庆璋   周敦忠   周广权   周国立   朱济娥   朱久运   邹延肃*

  张静江   陈金芸   朱济娥   孙肇玲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19871988

     陈金芸   孙肇玲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1989

张静江   陈金芸   孙肇玲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1990

张静江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   赵定柏   曹文湘

陈淑娴     静(1991

第四届(1991.111995.11

      赵凯华

  喀兴林   丁俊华   潘维济    

      蔡伯濂        岑业森*  陈茂定   陈宗蕴   丁俊华*  杜定旭

封小超*  冯启元*  付传鸿*  傅英凯*  苟增光     *  郭奕玲*

哈骥骏   何宝鹏*  胡镜寰*  胡盘新   胡世强   惠和兴*  黄润荣*

贾起民*       蒋玉桢*  喀兴林*         *  李光惠

李松岩   李文博   梁昆淼*  吕斯骅*  罗世彬   马长占   潘维济*

祁有龙   钱振华*  秦继民   佘守宪*  沈承杭   谭成章*  王志珪*

吴泳华   奚定平   肖家鑫*  许乔蓁     *  杨再石*  原中枢

  *  张静江*  张三慧*  张希之   章立源   赵凯华*  郑庆璋

郑永令   周敦忠   周广权   朱久运*  卓崇培   邹延肃*

  张静江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   赵定柏   曹文湘

陈淑娴     静(19911993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   赵定柏   曹文湘

  静(19941995

第五届(1995.112000.5

      赵凯华

  喀兴林   高炳坤   潘维济   张静江

      蔡伯濂        岑业森*  钞曦旭   陈茂定   陈印椿   陈宗蕴

封小超*  冯启元   付传鸿   高炳坤        郭奕玲*  郭永康

哈骥骏   何宝鹏*  胡镜寰*  胡盘新   胡世强   黄润荣*  贾起民*

  *  蒋玉桢*  井孝功   喀兴林*  孔小均   李光惠   李国旺

李松岩   李文博   梁昆淼*  吕斯骅   罗世彬   潘维济*  祁有龙

钱振华*  秦继民   区镜添   佘守宪*  沈承杭   王志珪*  吴泳华

奚定平   肖家鑫*  许乔蓁     *       杨再石*  原中枢

          张静江   张三慧   章立源   赵凯华*  郑庆璋

郑永令   周敦忠   朱久运*  卓崇培

       胡镜寰   孙新平        李志刚   赵定柏   曹文湘

  静(1995

张静江   胡镜寰   孙新平        赵定柏   任翠娥    

            荣(1996   

第六届(2000.5   

     赵凯华

  喀兴林   潘维济   高炳坤   张静江

      蔡履中   钞曦旭        陈家璧   陈龙海   陈小平   陈印椿  

封小超   冯启元   付传鸿   高炳坤   高文琦         

郭奕玲   郭永康   何宝鹏   胡镜寰   蒋玉桢   井孝功   鞠国兴

喀兴林        李光惠   李国旺   李文博   刘觉平   刘全惠

刘玉鑫             陆申龙   吕斯骅   罗绍凯   罗世彬

潘维济   裴寿镛   钱振华   秦继民   覃克宁   区镜添   佘守宪

王永昌   王正清   吴泳华   奚定平   向守平   肖家鑫   谢希顺

     杨丽佳   杨学栋   杨再石             张静江

张三慧   章立源   赵凯华        郑永令   朱卡的  

  张静江   胡镜寰   孙新平        赵定柏   任翠娥    

           

七、《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刊物简介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是中国物理学会于1984年创办的英文学术月刊,它坚持国际上高级快报类刊物的选稿原则,强调研究成果的首创性及对推动其他研究的重要性,内容包括:理论物理,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电、磁、声、光、热、力学及其应用,流体、等离子体物理,固体物理,与物理学交叉的学科及地球、天体物理等。从内容到形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中国物理快报》自1986年起连续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是我国目前被《SIC》核心收录的14个刊物之一。据《SCI》最新发布的1999年《期刊引文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国物理快报》的影响因子提高到0.681,总被引频次为739。在14个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中居第一;在全世界65个物理类刊物(《SCI》分类)中居第33位,与一些世界较著名的刊物如《Phys. World(英国)、《Phys. Scripta》(皇家瑞典科学院)、《Chaos Solitons & Fractals》(荷兰pergamon-Elsevier出版社)和 Comput. Phys.》等排名相邻,在《Acta Phys. Pol. B》(波兰)、《Z. Naturforsch A》(德国)、《J. Korean Phys. Soc》(南韩)、《Can. J. Phys.》(加拿大)、《Aust. J. Phys.》(澳大利亚)等刊物排名之前。

另外,据英国《Ulrich》数据库报告,国际上收录《中国物理快报》的检索系统增加到11个(其中未包括收录本刊的中国科技信息所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物理快报》在审稿制度方面与国际著名刊物《Phys. Rev. Lett.》基本相同,为了对每个来稿的人给予公正评价,坚持每稿两审以上(除编委推荐之稿),且保持两审稿人不同单位,审稿人与作者不同单位。在编辑规范方面,采用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编辑出版的期刊规范(AIP Style anualwww. aip. org),对发表论文的文体、格式、图表等严格要求。在印刷方面,封面和内文全部采用铜板纸印刷,图文精美清晰。

为了更快地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缩短文章的发表周期,从2001年起,《中国物理快报》每期页码基本不限,文章一旦被接受,将很快会与读者见面。

2001年起,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与本刊合作,负责本刊印刷本的国外发行及电子版的制作(www. iop. org/journals),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每篇文章参考文献可进行超级链接。

迄今为止,本刊已连续四年获中国科协的经费资助,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支持,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时期刊评比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特等奖。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41987

      黄祖洽

  李荫远   郝柏林   甘子钊   王鼎盛

           李政道   谢希德   杨振宁   周光召

      蔡建华   蔡诗东   丁林恺   方励之        冯国光   高崇寿

龚昌德   顾以藩   郭可信   侯伯宇   厚美英        霍裕平

     李福利   李文铸   李祝霞   林沛文   林宗涵    

龙期威                      孙祖训   王以铭

王之江   吴式枢   徐躬耦   许谨诚   杨福家   杨展如   殷鹏程

尹道乐        张光寅   张昭庆   赵敏光   郑林生   朱重远

  程鹏翥   刘再力   唐棣生   陈雪生        李秀芳    

郑小年

第二届(19881991

      郝柏林

  陈难先   甘子钊   林宗涵   王鼎盛

           李政道   谢希德   杨振宁   周光召

      蔡建华   蔡诗东   丁林恺   方励之        冯国光   高崇寿

龚昌德   顾以藩   郭可信   侯伯宇        李方华   李福利

李惕碚   李祝霞        龙期威              

孙祖训   王以铭   王之江   吴式枢   许谨诚   杨福家   杨展如

殷鹏程   张光寅   张昭庆   赵敏光   朱重远

  程鹏翥   唐棣生   李宝环   李秀芳   魏惠同

第三届(19921996

      甘子钊

  林宗涵   王鼎盛        朱重远

           李政道   谢希德   杨振宁   周光召

      蔡诗东   陈难先   陈式刚   丁林恺        高崇寿   龚昌德

顾以藩   郭可信   侯伯宇        李方华   李福利   李家明

李惕碚   李祝霞        龙期威             苏肇冰

     王以铭   王之江   吴式枢   许谨诚   杨福家   杨展如

殷鹏程   张光寅   赵敏光   郑厚植   郑伟谋

  李宝环   李秀芳   罗懿祖   魏惠同

第四届(19972000

      甘子钊

  邝宇平   林宗涵   王鼎盛        吴令安

           李政道   谢希德   杨振宁   周光召

      陈难先   陈式刚   丁鄂江   方容川   高崇寿   顾秉林   顾以藩

郭光灿   侯晓远        蒋树声   经福谦   李方华   李家春

李祝霞        刘有延        闵乃本        沈学础

李双惠   苏肇冰        万元熙   王育竹   闻海虎    

徐亚伯   姚凯伦   张光寅   张仁和   赵敏光   郑南明   郑庆祺

郑伟谋   朱邦芬   诸永泰   邹广田

  李秀芳   罗懿祖   魏惠同   武建劳

第五届(2001

      甘子钊

       林宗涵   王鼎盛   吴令安   朱邦芬

                李政道   杨振宁   周光召

      陈难先   陈式刚   丁大军   方容川   顾以藩   郭光灿   贺贤土

侯晓远        邝宇平   李方华   李家春   林海青   刘有延

楼森岳   马建平   马余刚   闵乃本        沈学础   沈有根

史砚华        汪子丹             王育竹   闻海虎

文小刚   武向平   姚凯伦        詹文龙        张焕乔

张立德   张仁和   张守晟   赵光达   赵广安   赵敏光

  武建劳   李秀芳

八、《化学物理学报》

刊物简介

《化学物理学报》于1988年创刊,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服务。

本刊以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人员为主要对象,为他们开辟发表新理论、新成果的园地。本刊欢迎有关该领域和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投稿。本刊刊登研究报告、研究快报,只要是立意新颖、有创见的稿件都广为接受。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81992

      楼南泉

  马兴孝   王其武   辛厚文   汪汉卿   张存浩

      陈创天   陈念貽   崔季平   邓从豪   邓景发   邓祖淦   傅克坚

甘子钊        韩德刚   韩世钧   何国钟   胡日恒   黄金陵

黄开辉   霍裕平   江天籁   金家骏   景中兴   孔繁敖   匡一中

     李家明   李树本   李文钊   李学初   李志超   林祖赓

刘凡镇   刘若庄   彭必先   秦启宗   邱联雄   任新民   沙国河

沈联芳   沈师孔   宋名实   宋心琦   孙家钟   陶愉生   王弘立

     吴存凯   席光康   谢行滨   解伯民   徐广智   徐亦庄

鄢国森   印永嘉   游效曾   俞书勤   曾昭槐   张鹏翔   张允武

张志三   章吉祥   赵尚勃   赵学庄   赵伊君   周大凡   朱起鹤

朱清时   庄亚辉

  俞书勤   朱忠煌   柯锦屏

第二届(19932001

      楼南泉

  马兴孝   朱起鹤   汪汉卿   辛厚文   陈瓞延   张存浩   俞书勤

      陈创天   陈念貽   崔季平   邓从豪   邓景发   邓祖淦   傅克坚

甘子钊        韩德刚   韩世钧   何国钟   胡日恒   黄金陵

黄开辉   霍裕平   江天籁   金家骏   景中兴   孔繁敖   匡一中

     李家明   李树本   李文钊   李学初   李志超   林祖赓

刘凡镇   刘若庄   吕日昌   彭必先   秦启宗   邱联雄   任新民

沙国河   沈联芳   沈师孔   宋名实   宋心琦   孙家钟   陶愉生

王弘立   王其武   王秀岩        吴存凯   席光康   谢行滨

解伯民   徐广智   徐亦庄   徐铸德   鄢国森   印永嘉   游效曾

曾宪康   曾昭槐   张鹏翔   张允武   张志三   章吉祥   赵尚勃

赵新生   赵学庄   赵伊君   郑兰荪   周大凡   朱清时   庄亚辉

  俞书勤   朱忠煌   柯锦屏(19931995

俞书勤   郑新华     瑱(19962002

第三届(2002

      楼南泉

  陈瓞延   戴海龙   马兴孝   汪汉卿   辛厚文   俞书勤   张存浩

朱起鹤  

      包信和   曹更玉   陈创天   陈从香   陈凯先   崔季平   邓友全

丁大军   甘子钊   韩德刚   韩克利   韩世钧   何国钟   何天敬

侯建国   黄明宝   霍裕平        江元生   孔繁敖   黎乐民

          李家明   李景虹   李树本   李学初   林励吾

林圣贤   刘成卜   刘凡镇   刘国平   刘若庄        吕日昌

罗久里   彭必先   秦启宗   沙国河   沈师孔   宋心琦   孙家钟

田中群   王恩哥   王鸿飞   王键吉   王秀岩        吴国祯

吴新涛   伍灼耀   肖鹤鸣   谢晓亮   徐铸德   薛群基   鄢国森

严以京   杨国桢   杨伟涛   杨学明   游效曾   曾宪康   詹明生

张劲松   张立德   张鹏翔   张允武   张增辉   赵新生   赵学庄

赵伊君   郑兰荪   周建英   周士康   朱清时  

  俞书勤   郑新华    

九、《Chinese Physics

刊物简介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原名《物理学报(海外版)》]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高级物理类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该刊创刊以来坚持国际一流期刊的选稿原则和编辑规范。强调首创性、创新性、快速性。内容包括:基本粒子和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流体和等离子体物理,凝聚物质的结构、热学、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质,物理学交叉学科及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各领域的理论、实验及应用。《中国物理》与《物理学报》内容不重复。

《中国物理》被《SCI》等11种国内外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该刊一创刊就继承了美国物理学会为《物理学报》等翻译的《Chinese Physics》的传统,并很快被《SCI》检索系统收录,在国际物理类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在《SCI》检索系统和国内数据库中,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他引率达到72%1999年的被引频次比1998年增加3倍以上,据编辑部统计,2000年该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比1999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5年登载的论文约有80%属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资助的创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刊有3篇论文及相关课题获国际级科技成果奖,有45篇论文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有126篇论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为了让国际同行尽快了解中国物理学界具有权威性的期刊,该刊在国外由外商发行,国内由编辑部发行。2001年本编辑部与英国物理学会(IOP)合作出版《中国物理》网络版和印刷版,利用他们36种物理类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捆绑发行,发行量大幅度增加。200118月,《中国物理》网络版被访问19819多人次,目前该刊网站访问人数不断增加。为国际物理学工作者快速了解中国期刊打开了突破口。

《中国物理》的平均发展周期为6个月左右,“研究快讯”类论文的平均发表周期为3个月左右,如果是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周期还可以缩短到12个月,甚至更短。

《中国物理》创刊以来得到物理学界的一致好评,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及许多物理学者工作者认为该刊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节(19921994

      黄祖洽

  李荫远   梁敬魁   戴道生

      陈式刚   方励之   戴元本   龚昌德   霍裕平   李方华   李家明

秦运文   沙国河   邵美成   陶瑞宝        王本仁   王之江

夏建白   冼鼎昌   许谨诚   许顺生             杨福家

杨国桢   杨泽森   郑林生

  刘素娟   刘大乾   章志英

第二届(19951999

      黄祖洽

  梁敬魁   戴道生   叶佩弦   张立纲

      丁鄂江   何贤土   侯晓远   霍裕平   甘子钊   欧阳钟灿  

唐叔贤   王肇中   吴杭生   解思深   徐至展   杨福家   杨纲凯

杨国桢   叶朝辉        张维敬   张振宇   郑志鹏   朱清时

R.Graham   Michiyoshi Tanaka   T.TéL

  章志英   王清华   刘素娟   刘大乾   唐棣生

十、《电子显微学报》

刊物简介

《电子显微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双月刊。创办于1982年。刊号为ISSN 10006281,CN112295/TN,每期80面。钱临照院士、郭可信院士和姚骏恩院士分别任第一、二、三届主编。第三届编委会有顾问1名和编委46名,其中有9名中科院院士,9名美国、日本、和香港特区的学者。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到20018月,已出版2096期,公发表论文4119篇(含会议论文)。

《电子显微学报》面向电子显微学和其它新兴显微学的理论研究、仪器研制生产及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技、医学、金属、地质、化工、半导体等应用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是我国唯一的电子显微学和其它新兴显微学方面基础研究和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学术期刊。1996年起《电子显微学报》同时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1998年成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Chinainfo》首批上网的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电子显微学报》19921993年名列“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73名;1996年按影响因子排序列中国科技期刊工程技术类刊物第三名;1994年起连续列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化学文摘》(CA)收录,1998年在“《CA》被引频次最高的国际科技期刊一千名排行表”中第587名。德国编辑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光学(OPTIK)》连续登载本刊的论文题目。

《电子显微学报》作为中国电镜学会的学术刊物,为发展我国的电子显微学并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起了不可替代的交流促进作用,为我国的高科技和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显微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本刊曾获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北京科学期刊编辑学会颁发的“优秀期刊奖”,连续获中国得协19992000年度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的专项经费资助。

 

历届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第一届(19821989

      钱临照

  姚骏恩

      方天止        杜学礼   郭可信   何寿安       黄兰友

               李方华   林卓然   梁静国   钱临照

施履吉   宋今丹   吴自勤   武忠弼   西门纪业 向鹏举    

姚骏恩   翟中和  

第二届(19891993

      钱临照

  姚骏恩   方天止

      陈梦滴   方天止        杜学礼   郭可信        黄兰友

               李方华   廖乾初   林卓然   梁静国

柳和培   钱临照   乔宝义   施履吉   宋今丹   吴自勤   武忠弼

西门纪业          向鹏举        姚骏恩   翟中和  

第三届(19931995

      钱临照

  姚骏恩   吴自勤   林卓然

      陈梦嫡        杜学礼   郭可信        黄兰友    

          李方华   廖乾初*  林卓然*  梁静国   柳和培*

钱临照   乔宝义   施履吉   宋今丹   吴自勤*  武忠弼  西门纪业

向鹏举     *  姚骏恩*  翟中和  

第四届(19951996

      郭可信

  姚骏恩   吴自勤   林卓然

      陈梦谪        杜学礼   郭可信        黄兰友    

          李方华   廖乾初*  林卓然*  梁静国   柳和培*

钱临照   乔宝义   施履吉   宋今丹   吴自勤*  武忠弼  西门纪业

向鹏举     *  姚骏恩*  翟中和  

第五届(19962001

      姚骏恩

  吴自勤   林卓然   丁明孝

      白春礼        丁明孝*  黄兰友   金鹤鸣         

     李方华   廖乾初*  林卓然*  柳得橹   柳和培*  彭练矛

宋今丹   汤雪明   王仁卉   吴自勤*  武忠弼   西门纪业   *

杨威生   姚骏恩*  叶恒强   翟中和              

第六届(2001 

      姚骏恩

  吴自勤   林卓然   李斗星   彭练矛   丁明孝    

      郭可信

      白春礼   陈德蕙        丁明孝        黄兰友

金鹤鸣                  李斗星   李方华   廖乾初

林金星   林卓然   刘安生   柳得橹   柳和培   罗深秋   马洪骏

彭练矛   秦禄昌   邱殷庆   邵志峰   宋今丹   隋森芳   汤雪明

王大能   王仁卉   王中林   吴自勤   武忠弼        许并社

杨威生        姚骏恩   叶恒强   俞大鹏   翟中和    

          朱溢眉   左建民

海外编委  冯国光   秦禄昌   邱殷庆   邵志峰   王大能   王中林    

朱溢眉   左建民

  李宁春   姚骏恩   王传珏

第二节  中国物理学会分支机构主办的期刊

一、《现代物理知识》

刊物简介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双月刊)隶属于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物理学科的一份中、高级科普性期刊。

《现代物理知识》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水平为主要任务。陶冶读者的科学情趣,促进中外交流。

《现代物理知识》的前身是创刊于1976年的《高能物理》科普杂志(季刊,32页)。19891月,《高能物理》更名为《现代物理知识》,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从1992年第1期起,页码增至48页。从创刊至2000年,开本一直为16开,从2001年第1期起,《现代物理知识》改成了大16开,64页,外貌大有改观。

《现代物理知识》设有物理知识、物理前沿、科技经纬、教学参考、中学园地、科学源流、科学随笔和科苑快讯共8个栏目。读者对象颇为广泛,有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学管理干部、大学生、中学生和其他物理学爱好者。

该刊在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时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正确和准确。信息量较大,知识面较广,所发表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科技界和教育界有着普遍的感召力和广泛的影响面。正如该刊刊歌所言:“她用物理的情趣,引我们科苑揽胜;她用知识的力量,助我们奋起攀登!”

《现代物理知识》的邮发代号:2824;国外代号:BM609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厉光烈

  童国梁   李国栋   吴思诚   江向东

      卞毓麟   陈润生        江向东   蒋树声        李国栋

李师群   厉光烈   刘长铭   莫恭敏   孙昌璞   谭树杰   童国梁

王鹏业   卫增泉   吴思诚   武建劳   谢诒成   叶云秀   周书华

朱永生  

  江向东   黄艳华        李博文

二、《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刊物简介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为专业性学报,1977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办,月刊,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发表粒子物理、核物理、宇宙线物理、加速器及同步辐射等学科在理论、实验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反映我国上述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成长,并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设有“快报”(英文)专栏,以最快速度(6个月内)发表最新重要科研成果的简要报道。对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基金项目与前沿课题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提供多发稿与快发稿的优惠。本刊采用的一般论文可在一年内发表。

本刊编委会拥有5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10位院士。他们联系广大作者,负责组稿与审稿,保证了本刊的学术质量。一组敬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编辑人员保证了本刊编辑出版的高水平。在国内期刊中,本刊是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者之一,许多论文获得了国家级与省、部级的奖项。本刊已经成为物理类和原子能类核心期刊之一。

本刊被国内所有权威性检索刊物列为重点检索对象,并加入清华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Chinainfo》网络版。在国际上,本刊被美国《SCI(CC)、《EI(Page One)、《CA》、英国《SA》、日本《科技文献速报》等主要检索系统收录。

本刊在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曾在1990年、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在1992年与1997年国家科委组织支持的评比中,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均获二等奖。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马基茂

  朱永生   吴济民   靳根明   詹文龙

      陈佳洱   陈永寿   戴元本   丁林恺   丁亦兵   杜东生   方守贤

何多慧        姜焕清   邝宇平   李惕碚   李卫国   刘连寿

刘亦铭   罗亦孝        沈彭年   沈文庆   王顺金   王素芳

王义芳   魏宝文   冼鼎昌   谢去病   许谨诚   许咨宗   叶铭汉

叶沿林        张长春   张丰收   张焕乔   张新民   张肇西

赵维勤   赵政国   赵志咏   曾谨言   郑志鹏        朱胜江

外籍编委  N. P.Chang(章义鹏)      A.Chao(赵午)      L.L.Chau(乔玲丽)

D.H.Feng(冯达旋)       T.T.S.Kuo(郭子斯)  T.C.Meng(孟大中)

W.Nörenberg              S.Olsen              J.Peter              

W.H.Toki                 T.M.Yan(颜东茂)   B.L.Young(杨炳麟)

  吴济民        陈凤媛   王耀辉   王晓光   王素芳   赵莉莉

 

 

三、《低温物理学报》

刊物简介

《低温物理学报》创刊于1979年,季刊(19862000年为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进一步繁荣和丰富中国科学技术园地、交流学术思想、迅速报道我国低温物理学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她是我国物理学领域报道我国前沿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其特点是:迅速、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国低温物理学科技研究全貌,对低温物理学的发展、建设与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姚希贤

  张裕恒   尹道乐

      曹烈兆*  陈兆甲   杜仲廉   龚昌德   焦正宽        李宏成

林良真   王如竹   王世光   阎守胜   杨乾声   姚希贤   张殿琳

张金仓   张裕恒*  章立源   赵忠贤        周鲁卫

  李毕友

四、《发光学报》

刊物简介

《发光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主办的学术会刊,于1980年创刊,原名为《发光与显示》。1986年更名为《发光学报》。该刊是以发光学、凝聚态物质中的激发态过程为专业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的任务是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成就,及时报道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提高从事本学科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提高我国该学科的学术水平服务。

《发光学报》征集无机、有机和生物体系的发光、激光、光学非线性现象和光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学术专题包括:发光学的一般问题;无机和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和阴极射线发光;高能粒子发光和闪烁晶体;半导体材料的发光、激光和光电特性;有机和生物发光;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该刊除设有“研究报告”栏目外,还辟有“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专栏,供广大作者尽快刊登报道上述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最新结果和进展。

《发光学报》近年来在编辑、出版和刊物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自2000年开始改为大16开本,于200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光学报》于1992年、1996年和2000年连续三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物理学类核心期刊和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2000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结果,《发光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278,总被引频次为157。在其所优选出的29种物理学刊物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和第10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评优活动中,《发光学报》荣膺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并荣获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现《发光学报》除已成为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的源期刊外,并已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英国的《科学文摘》(SA)和俄罗斯的《文摘杂志》(рж)收录检索。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名誉主编  徐叙瑢

      范希武  

  刘洪楷(常务副主编)苏          汤子康   侯晓远   张家骅

      范希武*  高锦玉*  葛葆珪   郭常新   侯晓远   侯延冰   华玉林

黄美纯   黄世华*  江凤益   蒋大鹏*  林建华   刘洪楷*  刘式墉*

刘亚宁   阮世平   申德振*    *    *  汤子康   王启明

王永生   王占国     *  张光寅   张国义   张洪杰*  张家骅*

张新夷   张志林   朱邦芬

  刘洪楷   王彤光   程湘红    

五、《波谱学杂志》

刊物简介

《波谱学杂志》是国内磁共振波谱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创刊于19836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波谱学是用磁共振方法提示物质分子的结构,用成像方法显示物体内部形状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发展很快,应用也不断广泛、深入。从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到蛋白质的结构,从农药、医药的药理特性,到活体检测、医学诊断、脑功能成像等,都属于波谱学研究范围。《波谱学杂志》作为磁共振学科知识创新的载体和传媒,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及时报道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造性、高水准的研究论文,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波谱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进展。有所创新是本刊文章能否发表的重要标准。本刊报道内容包括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 )、电子自旋共振(ESR)、核电四极矩共振(NQR)、激光磁共振(LMR)等。

 本刊于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1999年被列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点创建期刊,同年还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本刊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Chemical Abstracts》(CA)收录,19961998三年共收录240篇,平均每年80篇,收录率达94%。本刊发表的论文被英国出版的综述评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美国出版的《Progress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等权威刊物所引用,最近本刊还被俄罗斯《Abstract Journals》(文摘杂志)收录。本刊是国内权威检索期刊《中国科学文摘》(CSA)收录的102种期刊之一,其论文分别在A辑和B辑上全部收录。本刊论文被《中国物理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上海图书馆出版)摘录,本刊还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hinajournal Net)》、《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来源期刊。

本刊在19962000年五年发表的论文中,有162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资助:有115篇受到省、部级基金和项目资助。分别占发表论文总数的40%27%

本刊坚持办刊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期刊的论文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较好应用前景的论文,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好评。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刘买利

    广             毛诗珍(专职)

                崔育新        丁大同   杜有如   冯义濂

高汉宾   韩秀文   洪茂椿   胡皆汉   黄良平   黄永仁    

李鲠颖   李立璞   梁晓天        刘汉钦   刘买利   刘中立

陆路德   毛诗珍   毛希安   孟庆安   欧阳植勋          裴奉奎

沈联芳        汪汉卿        王金风   王义遒   徐广智

徐元植   邬学文   吴厚铭   吴钦义   杨玉良   叶朝辉    

詹瑞云   赵保路   赵天增   郑莹光     广

  毛诗珍        高汉宾

六、《原子核物理评论》

刊物简介

《原子核物理评论》是核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物理学会会刊。它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物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每期64页。本刊物于1984年创刊,1997年由原《核物理动态》改名为《原子核物理评论》。

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以综合评述为主、专题报道为辅”的办刊方针,主要刊登反映本学科及相关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述性文章,及时报道原子核物理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研究以及与此有关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核物理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及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主要栏目有:核物理、核相关交叉学科及应用、加速器物理、核技术、核能与核数据库等等,以及不定期栏目“快报”。读者对象为: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工农矿医的有关人员。由于综述性文章都是由著名科学家及工作在相关领域第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基础知识的科技工作者撰写,对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做了较全面的评述,因此对该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刊刊登的部分文章被《CA》、《INIS ATOMINDEX》、《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核科技文摘》等引录。本刊已进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最近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编委会确定为核心期刊。因此本刊物的国内外影响日益增大,对促进核物理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靳根明

  詹文龙   王素芳

           蔡晓红   陈涵德   陈湘军   陈永寿   黄志高   霍俊得

蒋树庆   靳根明   景成祥*  刘兆远   柳卫平   龙桂鲁   马伯强

马新文        沈彭年   沈文庆        王群书   王顺金

王素芳   王义芳   卫增泉   魏宝文   吴和宇   肖国青   叶邦角

叶沿林   詹文龙   张纯祥   张桂林   张焕乔   赵红卫   周宏余

周书华   周小红   朱升云   朱志远   朱智勇    

  靳根明   王素芳   景成祥        蒋西虹    

七、《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刊物简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全国该领域内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创办于1984年。本刊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为加速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主要刊登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简报及综合评述等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编委会

      芶清泉

  朱正和(常务副主编)  鄢国森  李家明   赵伊君   潘守甫   缪竟威

八、《高压物理学报》

刊物简介

《高压物理学报》创刊于19879月,是我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刊物。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一份学术季刊。

《高压物理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反映并刊登高压物理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科研及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我国从事高压物理专业研究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推进我国高温高压物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从事高压物理专业以及相邻专业(如爆炸力学、地球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等)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高压物理学报》主要刊登高压物理学科专家学者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主要内容有:动态及静态高压技术,人工合成新材料,高温高压下材料的力学、光、电、磁等特性,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相变及微观结构研究,动态及静态高压研究中的测试技术,以及高温高压物态方程等。

1989年起,《高压物理学报》一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选用的中文科技期刊之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把《高压物理学报》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之一。《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把本刊作为引用的核心期刊。1996年,本刊首批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1994年起,美国《工程索引》的“Page One”光盘收录了本刊文章,从1996年第二季度起,《EI》“Compandex”光盘收录本刊文章。

1992年,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把本刊列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联系期刊。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三版把本刊列为物理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996年、2000年)。1990年,《高压物理学报》获四川省优秀期刊三等奖;1993年获四川省优秀期刊二等奖;1995年获四川省优秀期刊一等奖;2000年,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组织的“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高压物理学报》再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经福谦

    华(常务副主编)       邹广田   沈主同   王文魁   苏文辉

      车荣钲   陈栋泉   陈良辰   崔启良   崔硕景   董常顺   董连科

洪时明   金孝刚   李孝兰   刘宏建   龙期威   卢照田    

亓曾笃   沈中毅        王立中   翁克难   谢鸿森   于万瑞

姚玉书   张若棋   张万箱        周菁菁

  周菁菁   毛大胜   周海英

九、《国际物理教育通讯》

刊物简介

1986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在南京工学院联合召开了我国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国际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会后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于1987年建立了“国际交流组”(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主持编辑《国际物理教育通讯》(International Physics Education Newsletter),主编为国际交流组组长、南京工学院恽瑛教授,于198810月创刊,每年发行中文版两期(五月、十一月),从1994年开始每年不定期出英文版一期。

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大、中学校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状况及发展趋向,刊登国际著名物理教育专家有关专论,报道国内外大、中学校物理教育研究的重要活动及国际物理教育的有关信息,广大读者普遍认为刊物的信息快、新、多,内容丰富,重视教学实践,不尚空谈,是他们所喜爱的读物,

国际交流组及《通讯》编辑部先后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盟(IUPAP)、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欧洲物理教育协会(GIREP)及日本物理教育委员会(JPES)等国际组织建立联系、交流刊物。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面向全国大专院校、中学、教育、科研等机构,受到各单位的欢迎,现已发行至第28期。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蔡怀新   叶善专

      邓新元   郭奕玲   郭永江   罗蔚茵   王小力   吴宗汉*  颜兴滂*

张继恒   张三翔        周永平*

       蔡怀新   叶善专   吴宗汉   周永平   颜兴滂

十、《光散射学报》

刊物简介

《光散射学报》于1989年开始出试刊,1992年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刊号:CN 511395/O4,国际统一刊号:ISSN 10045929。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为《光散射学报》亲笔提写了刊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荫远先生为《光散射学报》第一任主编。到20018月,学报共出版1332期。

《光散射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旨在交流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和瑞利散射等光谱手段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地矿学、石油化工、医药学和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光谱技术本身的新发现、新发展,为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讨论和交流的场所,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四个现代化服务。

1996年开始,《光散射学报》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版刊号为:CN 11910/N1999年《光散射学报》被继续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编号:K0032,发证单位: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光散射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编号:Z0032。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光散射学报》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编号:Q0032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吴国祯

  蓝国祥   孙永泰  朱邦芬   顾仁敖   杨经国    

           龚光林   顾仁敖   韩和相   黄大鸣   蓝国祥    

李长江   梁二军   刘新民   刘玉龙   莫育俊   聂从实    

孙永泰   田中群   王仲权   吴国祯   徐知三   许以明    

杨经国        郁鉴源   张明生   张鹏翔   张树霖   章宗禳

     赵永年   周赫田   朱邦芬

编辑部  杨经国   刘新民   哈元清   余国滔         

十一、《技术物理教学》

刊物简介

《技术物理教学》创刊于19933月,主办单位为中国物理学会。季刊,16开,中文,每期48页,有英文目次。国家科委于1994115日以国科通5号文批准本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51173/O4,国际标准刊号为10059555。国内邮发代号为16110,国外为4830Q,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物理教材建设,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主要栏目有:教学研究、问题讨论、实验教学、学生园地、物理·技术·生活、物理学家贡献、学校和物理教师介绍

本刊的读者对象以中职、高职物理教师和学生为主,兼顾其他物理教师及其他物理教学工作者。

本刊于1997年获第二届内蒙科技期刊一等奖。主编周继礼、副主编张孝祖均荣获中国科技编辑学会和内蒙科委期刊银牛奖。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周继礼

  张孝祖

  周继利   张孝祖   林宇芬    

十二、《量子光学学报》

刊物简介

《量子光学学报》(ISSN 10076654),CN 141187/04)创刊于1995820日,每期48页,标准16开本,季刊,全年订价20.00元(海外$ 20元,含邮资)。自办发行,国外发行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代理。

本刊是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性会刊,由山西省物理学会承办。其宗旨是尽快反映国内量子光学及有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交流学术信息,促进国内量子光学的发展,并加强国际间联系,成为向国际学术界展示我国量子光学研究水平的窗口。

本刊内容有量子光学、原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现代光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以及激光物理学、光子学及光电子学物理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

本刊设有量子光学基础理论、光场非经典性、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量子通讯与量子测量、量子计算、原子冷却与俘获、非线性光学与激光光谱、实验量子光学中的激光技术等栏目。

本刊配合199619982000年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组稿,2000年的九届会议交流学术论文已由八届的45篇增至61篇,代表由75人增至108人,为我国量子光学领域科研队伍的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培育、锻炼了一批年青的后起之秀。

目前收录《量子光学学报》的数据库、文摘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万方数据系统》、《中国期刊网》。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

      彭堃墀

  郭光灿   虞仲博

      曹昌祺

      蔡惟泉   曹昌祺   陈徐宗   范洪义   方卯发   高锦岳   郜江瑞

郭光灿   李福利   李富铭   李洪才   李师群   刘正东   马爱群

彭金生   彭堃墀   史砚华   孙昌璞   谭维翰   汪开戈   王玉堂

王育竹   吴令安        谢常德   徐至展   张天才   张智明

周国生   朱诗尧   朱士群   朱熙文

  彭堃墀   郭光灿   虞仲博   苏大春        韩志伟

 



注:本章中编委均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姓名旁加“*”者为常务编委

* 注:《物理》从创刊(1972年6月)至1973年底,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为楼兆美、刘大乾、冯禄生